淋菌性咽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医针灸疗法
TUhjnbcbe - 2021/12/6 18:35:00

针灸疗法,即利用针刺与艾灸进行治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针”即针刺,以针刺入人体穴位治病。它依据的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进针后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的配合运用,以取得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

针灸的作用:

1疏通经络

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2调和阴阳

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3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针灸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按病种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呼吸系统疾病:急慢性鼻炎、感冒、急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儿童和单纯性哮喘患者);急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

五官科疾病:急性结膜炎;麦粒肿、近视(青少年)、视疲劳、牙痛、牙龈炎、急慢性咽炎、耳鸣耳聋(突发性、发病早期)

消化系统疾病:食道、噎嗝、急慢性胃炎、胃酸过多、便秘、腹泻。

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早期3-6个月之内者);面肌痉挛、中风后遗症(恢复期、;周围性神经疾患、美尼尔氏综合症、失眠、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遗尿、肋间神经痛。

骨关节疾病:肩周炎、网球肘、颈椎病、腰椎病、落枕、腰痛、腱鞘炎、骨关节炎、坐骨神经痛。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痛经、崩漏、经间期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另可用于辅助治疗卵巢早衰、子宫肌瘤、不孕。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脑供血不足、老年性痴呆等,可以使用针灸作为辅助治疗。另外,针灸亦可以作为老年性痴呆的预防保健方法。

同时对于小儿的发热、咳嗽、咳喘、遗尿、腹泻、积食等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针刺禁忌是什么?

1.病人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于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病人,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2.妇女怀孕3个月者,不宜针刺其小腹部的腧穴;怀孕3个月以上者,其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腧穴,在怀孕期亦应禁刺。

如妇女行经期,若非为了调经,亦不应针刺。

3.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4.常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皮肤破损后出血不止者,不宜针刺。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6.针刺眼球周围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位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要大幅度提插、捻转,也不要长时间留针,以免损伤重要组织器官。

7.针刺后至少24h内不得进行水疗或游泳,以防针刺部位感染。

益田社康二楼中医科日常开展普通针灸、电针、艾灸等中医疗法,以及其他物理疗法。

就诊方式:1.可用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针灸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