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要塞,兵家必争之地!形象地说明了咽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而如今,很多因素都能刺激咽喉病变,譬如空气质量不佳、饮食物的刺激,又或是感冒、上火等,都能引起咽喉不适,怎么办?一些常用中药就能解燃眉之急!是哪些呢?且往下看!
一、咽病通用药
甘草、桔梗、陈萝卜缨、金莲花、薄荷、陈干冬菜、橄榄。
二、咽部急性炎症
1.清咽解*
鸭跖草、金果榄、大青叶、升麻、贯众、七叶一枝花、紫花地丁、马鞭草。
2.凉血泻火
赤芍、龙胆草、生石膏、寒水石。
3.清咽止痛
锦灯笼、石榴汁(加糖)。
4.清咽退烧
(1)发散退热:荆芥、防风、紫苏、豆豉、柳芽(附杨枝)。
(2)清凉解热: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
(3)解肌清咽:葛根。
5.清咽化滞
枳壳、青皮、生山楂、莱菔子。
6.通大便
大*、芒硝、全瓜蒌、火麻仁。
(以上各项急性咽炎及急性扁桃体炎均可选用)
7.清炎消肿
(主要是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及淋巴腺肿)
牛蒡子、川贝母、蒲公英、板蓝根、山豆根。
8.扁桃体周围脓肿
(1)消肿:紫荆皮、浙贝母。
(2)防化脓:蚤休、甘草节。
(3)涌吐去痰:土牛膝、杜牛膝。
(4)排脓: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
(5)清余*:枸杞叶、人中*。
9.急性会厌炎
(1)散结:射干、牡丹花瓣及牡丹花皮、栀子花瓣及栀子、川郁金、前胡。
(2)治吞咽障碍:金锁银开、蛇床子(当烟吸)。
(3)攻下:凌霄花。
三、咽部慢性炎症
1.慢性咽炎
(1)清火消*:金莲花、雪里青。
(2)养阴生津:玄参、麦冬、天冬、腊梅花、天花粉、石斛、沙参、玉竹、金银花叶。
(3)痰块不易咯出咽中刺痒:甘草、桔梗、浙贝母、天花粉、枇杷叶、射干、海浮石、硼砂、青蛤壳。
(4)咽中有腥臭气:薄荷、知母、*芩、鱼腥草、木香花瓣。
(5)和中:荠菜花。
(6)理气化滞:(小孩)枳壳、莱菔子合用,(成人)枳壳、郁金合用。
(7)破气伐肝:青皮。
2.慢性扁桃体炎(以上第一项慢性咽炎之药,均可参用)
(1)消炎消肿:金莲花、山豆根、马勃、土贝母。
(2)排除脓点:天花粉、旱莲草、浙贝母、木莲(薜荔)、露蜂房。
(3)凉血泻火:赤芍、紫草。
(4)引热下行:土牛膝、赤苓。
(5)角化(珍珠蛾):蚕衣、石蟹、龟板;外用:荸荠粉、月石。
(6)结石:鱼脑石、*颡鱼颊骨。
(7)由于长期*素吸收而表现出各种慢性中*现象者:甘草、黑豆、绿豆、地骨皮、枸杞叶。
(8)兼关节痛:络石藤、防风、防己、柳芽、营实(野蔷薇子)、萝卜缨、桔梗、木通。
(9)兼肾炎:鸭跖草、桑皮、赤豆、六一散。
四、白喉
1.咽白喉
(1)初期发烧:桑叶、葛根、薄荷。
(2)中期发烧:金银花、连翘、石膏。
(3)清咽防腐:蚤休、金果榄、青蛙胆。
(4)养阴润燥止渴:生地、玄参、麦冬、川贝母、天花粉。
(5)敛阴:白芍。
(6)解*:甘草。
(7)巨颈:板蓝根、浙贝母。
(8)出血或鼻血:贯众、丹皮。
(9)后期扶正气,防麻痹:玉竹、石斛、百合、沙参。
(10)后期作呛作吐:竹茹、芦根、杷叶。
(11)后期干咳气不平:天冬、川贝母。
(12)白喉吹药:朱砂、雄精、西瓜霜、牛*、青鱼胆(以上解*防腐)、壁钱、人指甲(以上退腐)、珍珠(去腐生新)。
2.喉白喉
(1)开肺:麻*、白前。
(2)吐痰:土牛膝、万年青。
(3)解热:石膏。
(4)解*:甘草。
(5)后期的气不平:马兜铃、桑白皮。
五、咽部异物感与咽部神经官能症
1.爽利咽关
脂麻叶、鹅涎、茭白子、莼菜、荸荠粉、葛根粉。
2.降逆止噫
棉花壳、芝麻秸、杵头糠、紫菜、代赭石、牛喉、牛涎。
3.理气开郁
橘络、木蝴蝶、香附、枳壳花、玫瑰花、金橘叶、金橘饼、绿萼梅花、佛手花。
4.安神
萱草叶、榆荚、蕨菜。
5.降气开塞
苏梗、厚朴(口舌干燥者不宜用)。
六、咽部外用药
1.外用消肿药
冰片、牛*、麝香、雄*。
2.外用止痛药
秋海棠梗、琥珀、朱砂。
3.外用去腐防腐及清洁痰垢药
硼砂、西瓜霜、*柏、马尾连、青果核炭、青鱼胆、壁钱。
4.收敛药及生肌药
青黛、儿茶、珍珠、鸡内金。
七、喉病的见症选药
1.急性喉炎
(1)温散风寒开肺:麻*、白前、桔梗、杏仁、紫菀、苏叶。
(2)清散风热肃肺:蝉衣、前胡、桑白皮、山栀皮。
(3)清音:胖大海、射干、蝉衣、芦柴膜、槐花、杉木屑、马勃、僵蚕。
(4)化痰止咳:桔梗、甘草、杏仁、枇杷叶、桑白皮、苏子、紫菀、川贝母、橘红、马兜铃、瓜蒌皮。
2.慢性喉炎
(1)清音:诃子、血余炭、硼砂、海浮石、竹膜、竹沥、竹茹。
(2)化痰:浙贝母、海浮石、甜桔梗、蜜炙杷叶、荸荠粉。
(3)润肺:天冬、川贝母、枇杷、梨皮。
(4)清补肺金:沙参、百合。
(5)声带充血,肥厚:归须、桃花瓣、土贝母。
(6)声带息肉:山豆根、硼砂、马勃。
新媒体编辑:王丹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第2版)?五官科专家卷:耿鉴庭》(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耿引循整理),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