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慢性咽炎这个毛病,大家共同的一个认识就是:难治!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一般病程冗长,顽固难愈,症状虽有缓解时,但每遇季节变换就加重,病虽不算大,但频繁发作也着实让人头疼。说实话,我也曾经深受其害,并为其烦恼不已。
我也曾患慢性咽炎
十年前,我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主讲《经络腧穴学》这门针灸学的基础课程。那一年,教研室的课程任务特别多,偏偏有几位老师还有出国讲学的任务,没办法,我就承担起了好几门课程,一个学期下来,大约有多学时。
那时候年轻,不知道呵护嗓子,一个学期的课讲下来,用嗓过度,有幸被教师、主持人等人群的职业病--慢性咽炎给缠上了,总感觉到嗓子眼里又干又痒,像有一块东西堵着,吞不下,吐不出,时不时就想咽口唾沫,说两句话,就想清清嗓子,气候变换时还咳嗽连连,最严重时一吸气就咳,我自己感觉咳声中好像已经带有哮鸣音了,胸口也闷,时而疼一下。
痛苦且不论,关键是讲不了课啊!这个着急啊,于是吃了各种中药汤剂、成药,甚至还违心地吃了一些西药(一直以来,我坚持生病不吃西药的原则),虽然也能够控制住症状,但很快又发作了,天气变化、季节交替时最为明显和严重。
自己都治不好自己,真是学艺不精啊!怀着忐忑的心情回去问爷爷,不想爷爷没有直接给我治疗方案,而是指点我回去读《针灸大成》里的医案,说书中自有解决方法。
书中找到咽炎良方
果真,我在《针灸大成》里找到了一个治疗咽炎的病例:
话说当时刑部的一位官员由于经常参加重大案件的审讯工作,用喉过度,得了咽喉炎,工作也干不下去了。他心想,我这是干工作累的,积劳成疾,可以称得上是职业病了,皇帝不能不管我,医院。
这位刑部大人,遍请各位吃公家饭的医生,吃过了各种名贵药材,却还是不见好转。一天,他遇到了一位姓徐的大夫,大夫说:“您这个病,病位在胸膈之间,不是靠服药能治好的病,需要使用针灸才能治好,我给你推荐个人,他擅长针灸,您找他去看。”这个医生就是杨继洲。
结果,杨继洲只在这位官员的膻中穴上,先用毫针进行针刺,再用艾叶灸了几十壮之后,其咽痒欲咳的症状就大为减轻,后来再经过慢慢调理,这位官员的嗓子终于恢复了正常。
原来,爷爷指点给我的是一个用穴不用药的方法。知道了膻中穴可以治疗慢性咽炎,于是我便自我治疗了起来,果然,没过多久困扰我的咽炎就得到了明显改善。
从经脉的角度上来看,我的咽喉问题虽然看似痊愈,但实为肺脉已伤,仔细号脉可以发现,右手寸脉(主肺脉)用力按下时已有偏细的感觉,这是肺阴受损的标志,所以每到入秋燥邪当令之时,我便会用一个食疗方子来预防慢性咽炎复发。这碗汤具有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咽炎、咳嗽无痰、扁桃体红肿热痛者均可食用。
冰糖银耳雪梨汤
材料:雪梨1个、银耳10克、川贝3克。
烹制:雪梨洗净,切开去芯(不要削皮),切小片。银耳浸泡、去杂质。一起与川贝放进沙锅内,加入冰糖10克、清水毫升,大火烧开后,以文火熬至毫升。亦可加入冰糖10克、冷开水毫升放至炖盅内,隔水炖2个小时即可。
一个穴位纵横四海
为什么说膻中穴“纵横四海”?其实这和膻中穴的特定位置有密切关系,古书上这样形容膻中的位置:肺之间、胸之内、心之外、胃之上。
肺之间--气会行呼吸
《针灸大成》中为什么杨继洲通过针刺、艾灸膻中穴,就治好了那位官员的咽炎呢?
咽炎的症状就是咽痒,老想咳嗽,还觉得喉咙干,老咽口水,这是因为咽喉是人呼吸系统的关口之一,而人说话的时候,就是气流冲动咽喉部位的声带而发声的,说话过多,就会造成气流对声带的冲击过频,超过了它的耐受度,声带、咽喉就被损伤了。
所以,咽炎的病因,从中医的角度讲,就是过度说话,导致肺气受损,津液在咽喉部位停滞,变化为痰(这里的痰和吐出的痰不是一个东西,而是特指身体内的代谢产物或邪气),吞不下,吐不出。
杨继洲通过针刺、艾灸患者的膻中穴,通畅了人体全身的气机运行,使咽喉部位停聚的痰得到消散,正常的津液供应能够湿润咽喉,并修复了受损的咽喉局部的器官,使得咽炎能够得到治愈。
胸之内--通畅调情志
我相信很多人对生气有切身的体会,有句话叫做“肺气的都要炸了”,形容得非常好。生气时确实有种胸部憋闷、呼吸困难、胸胁肩背部酸胀的感觉,从中医的角度讲,这属于上焦的问题。
中医认为,人的躯干胸腹腔可以被分为三个部分,被称为“三焦”,作用是运行和输布气、津液的通道。其中胃的上口、膈肌以上的胸腔,是属于上焦。人生气的时候,上焦的气运行就被阻隔,被阻隔的气,就会郁闷在胸腔中,就会产生那种胸部闷胀、喘不过气的感觉。
所以我们平常生气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捶打胸部,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的话,我们捶胸顿足时所捶打的地方,就是膻中穴。捶打膻中穴,确实能够缓解郁闷、痛苦所造成的心胸憋闷的感觉,因为它可以调节上焦运行、通畅气机,使心胸中被阻塞的气能够顺畅流通起来。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膻中穴位置特殊,临近心脏,暴力捶打,不仅不能缓解胸闷症状,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不适感,所以刺激膻中穴时力量一定要轻柔一些。
心之外--急救缓心悸
我原来有个邻居是位脾气特犟的老年人,有次因为生气突然心口痛,一时找不到速效救心丸,眼看他呼吸越来越急促,急中生智,我就在他的膻中穴上使劲按压并快速摩擦,大概一两分钟,他才慢慢缓过来了,休息一会儿就正常如初了。
从中医的角度讲,心脏病发作的时候在前胸膻中穴按揉,能够缓解心脏病急性发作,是因为膻中穴的位置在心、心包的外面,和心脏的解剖位置极为临近。
在心脏外边的膻中穴,除了负责调节情绪以外,对于心脏本身所发生的其他的病变,同样负有调节的功能。因为心是君主,所以一旦发生疾病,比如心慌、心悸,不能够直接让君主去干什么,我们可以通过对心的近臣--心包进行调节,达到为君主祛除病邪的目的。
当然,一旦有病人心脏病发作,我们所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按揉膻中穴,而是马上寻找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让患者含下,然后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才趁机帮助患者按揉膻中穴,缓解症状。
胃之上--调理通胃气
我在外面做科普讲座时,会有很多现场提问,且提的问题千奇百怪。
一次,我介绍膻中刺激方法,介绍完之后,很多人就开始做了起来,正在这时,我发现本来坐在前面第三排的一个观众,突然站起来转身离开了。
嗬!我心里一咯噔:我的讲座就这么不吸引人吗?过了几分钟,她回来了,又默默地坐下听课。讲座结束以后,她挤过来问我,刺激膻中的正确感觉是不是四个字--上下通气。 她总结得真好,正是这种感觉。她按我的方法自我按摩膻中穴,几分钟后不仅有打嗝的现象,还感觉到肚子里咕噜噜叫,要排气,但在讲座现场,为了顾及自己的形象,就急忙忍住,在外边解决之后,这才回来继续听我讲课。
膻中穴的位置
膻中穴的“膻”,今天读作dan(第四声),或者读作shan(第一声),但是在古代的时候,膻的读音是tan(第二声),所以说这三种读法都可以。
正常位置:膻中穴处于人的胸部中间,两乳头正中位置,此处又被称为“气会”,是上焦肺之呼吸之气和中焦脾胃之水谷之气会聚的地方,是人体气机通行的关键要道。
乳房下垂者:对于有过多次生育史的中年女性或老年女性,由于其乳房已经下垂,就不能以“两乳头之间中点”这个方法来定位膻中穴了。那怎么办呢?先找到胸骨下端的胸剑联合处,此处直上两指(食中指并拢)宽处,就是膻中穴了。
巧妙的自助按摩法
我在针灸膻中穴,自治慢性咽炎的基础上,还研究出一种更简便的“膻中穴治咽炎”的方法。不用针也不用灸,只需要自己动一下手就可以了,很适合老百姓自己在家使用。
方法:双手合十,以双掌大鱼际侧面(大拇指根部)顶在胸口的膻中穴上,然后上下擦动,速度由慢到快,持续摩擦10~15分钟,直到膻中局部发热,这种热度扩散到整个胸腔,并能感觉到摩擦的局部有发胀的感觉时,就可以了。
意义:此处我们双手合十,以双掌的大鱼际摩擦按揉膻中穴,是有其道理的。手太阴肺经从胸中肺部起始以后,经由腋下沿上臂、前臂的内侧前方,循行到手腕,然后经过手的大鱼际而到达大拇指。所以我们在做此动作的同时,还相当于摩擦、按揉了大鱼际,刺激、调整了肺经,有利于加强宽胸理气的效果,缓解胸闷、气短等症状,达到改善咽炎的作用。
膻中穴别样功效
1.膻中穴产后催乳
产妇产后如果没有奶水,按下面的方法刺激膻中穴,就可以疏通乳络,促进乳汁的分泌和排出。
双手合十,用大鱼际擦摩膻中穴直至发热发胀。将双手除拇指以外的四指张开,点按临近胸骨的肋间缝隙,自上而下点按,同时加入按揉的手法,拇指则放在乳房外侧的肋间缝隙内,配合另外四指的点揉。
2.膻中穴增强免疫力
免疫力是现代医学的词汇,中医里相对应的称为“正气”,有句话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就是说人体内正气充足,抵御外邪的能力就强,人体就不容易得病。
现代研究发现,膻中处于胸部的正中胸骨上,而胸骨下纵膈内,有人体的大型淋巴免疫器官--胸腺。通过刺激膻中穴,可以间接对胸腺的功能进行调节,可促进机体细胞免疫活动。
3.膻中穴预防感冒
身体素质弱的人,正气不足,会经常感冒。在流感的季节,为了避免频繁感冒,医院打胸腺肽、球蛋白,来增强自己的免疫力,防止感冒上身。其实,通过坚持按摩膻中穴,每天做个五六次,一样可以预防感冒。想掌握更多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