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年元月21日农历庚子年腊月初九,母亲逝世纪念日。十二年前的今天,母亲走完她人生的第七十五个春秋,抛下她难以割舍的亲人、带着对这个美好世界深深的眷恋之情走了,走的那样匆忙、那么不舍……。
衾凉枕冷浮生梦,不尽哀思涌泪潸。十二年了,母亲的音容笑貌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如影形随、挥之不去。尤其是近半年来,隔三差五总在梦中与母亲相见,梦境中的妈妈依然如生前一样,唠叨着、忙碌着、奔波着、操劳着,像一头耕耘在田间地头不知疲倦的老*牛,只要生命不止,哪怕偶患微恙、小痛小伤,我们的母亲永远不会停下来歇息,更不会享受!
近几年来,我一直想写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可总是难以下笔不知从何写起。因为妈妈留给了我太多的回忆,点点滴滴、五味杂陈,有苦涩,有酸楚,有欢乐,有幸福,更多的是母亲一生对家庭对儿女的付出和奉献!思念每到伤心处,我百感交集,泪水又常常模糊我的双眼,让我看不清笔墨笺行!
母亲是在*旗海边长大、从察哈尔正*旗(今察右前旗)一个小山村走出来的农家之女,俭朴勤奋,吃苦耐劳,不光是农田里的一把好劳力,还做得一手好茶饭、好针线活儿。二十岁时经我大姨夫介绍嫁给了年长她九岁的父亲,到父亲八十岁逝世,患难恩爱夫妻携手走过五十一年人生旅途,经历的风雨坎坷难以想象,催人泪下!
今又到腊月初九,寒风依旧凛冽刺骨,夜空布满浩渺群星,一轮弯月悬在半空,虽不寂寞但显得有些凄凉。我依窗而坐,轻轻弹开笺纸,脑海里默默搜索着逝去的往事,努力把记忆中的碎片拼接,我无数次问自己从哪开始下笔呢?写母亲小时候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苦难童年,还是写她适龄时进不起私塾房、未成年就锄田种地、拔草放牛所受的劳累;写她青年时代的几经磨难还是写成家后生活的饥寒与经济的拮据;写她为了生计披星戴月、冒着三九严寒、怀揣着两个玉米窝头早晚徒步往返三十里路去阿贵图打石碴时的情景,还是写她大病初愈就支撑着瘦弱的身子,就去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愚蠢”和坚强;写她被护士从手术台刚刚推出来、麻醉还没有完全过去,就怕家贫负债、不顾安危自己拔掉输液针头的“吝啬”,还是写母亲一生勤俭持家、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呢;是写母亲沐雨栉风、打工一年,到了年根儿才歇工回家、白天忙碌着为我们准备年货、夜里在灯下为我们姐弟三人拆旧缝新、赶制过年的衣裳,还是写她为了让孩子开心过年而自己却很少换上一件像样儿的衣服呢;写母亲一边哄着外孙、孙女玩、一边还在剁着猪菜、拌着鸡食喂猪喂鸡,还是写她年逾花甲还整天不歇,穿着工衣、搬砖、整地、种植自己的小院浸满汗水的沧桑面容;写她一生不畏权贵、从不逆来顺受、刚直不阿落下个“灰名”,还是写她一身正气、从不趋炎附势、屈膝献媚、不昧着良心做事的倔强个性;写她一生蒙受过的委屈、还是写她几受欺辱、满腹心酸的不堪往事呢?曾经怀抱不足周岁、患抽风病奄奄一息的二女儿,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曾经独身一人背着身患腰疾不能行走的丈夫千里寻医、辗转呼市、集宁、乡村、城镇。父亲病好了,母亲瘦的皮包骨头、面目全非,邻居似曾相识……往事联翩历历在目,我思绪感情的潮水,在涌动、在奔流,我的心房在颤抖!
在我们儿女心目中,母亲像山一样高大,性格刚毅,遇事能拿得起放得下。和好人相处母亲像一只小绵羊,温顺随和、不计得失。若遇上仗势欺人、蛮不讲理、狗眼看人低的人,母亲也不是一只病猫,会据理力争、针锋相对的。但心地善良,为人坦诚耿直,从不搬弄是非,更不欺软怕硬落井下石。记得文革时期,三天两头揪斗所谓走资派。我们居住的家属大院曾有一位当权者的老婆平日里有些霸道,常因小孩子们打架淘气而气壮如牛,不依不饶的。母亲曾和这位夫人打过嘴仗、弄得人家很失面子,为此父亲在工作中屡遭不顺。一天街道(社区)负责人上门通知母亲参加批斗会,批斗对象正是这位夫人。母亲婉言推辞,装病未去。事后母亲悄悄和我们姐弟说,邻里吵架,一个手拍不响,两个手都有过。一点小事不值得我去“控诉”,她要是真犯了王法,也犯不在咱手里,维冤记仇的何必呢。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母亲这个一字不识的家庭妇女的胸怀与善良。
我们的母亲平凡朴素,对自己节俭刻薄,但对儿女、丈夫亲戚毫不吝啬。凭着自己超强度满负荷的劳动所得和一双巧手,把我们姐弟和我父亲打扮的干净整洁,即使是破旧的衣服也清洗缝补的有模有样与众不同。我从小胃口不好,妈妈给我缝制三个棉袄子,薄的厚的半薄厚的,四季轮换着穿,体贴无微不至。早年结婚后发现父亲走路有些颠,还以为父亲是个跛子,后来才知道父亲的一双旧鞋穿了好几年,号小不合脚,于是乎,白天打工,晚上挑灯,一星期为父亲赶做一双合脚的漂亮的黑面白底布鞋,街坊邻居、父亲同事无人不夸!除此之外,母亲还会剪窗花、给孩子们缝布娃做玩具,母亲还很会讲笑话,还喜欢哼唱几首时代的新歌,儿时的记忆中我们贫寒简陋的小屋时常充满着欢歌笑语。母亲还参加过街道(社区)编排的“四位婆婆学毛选”文艺节目。每年秋天庄户(农事)了了,农村亲戚三个两个来家,一住个把月,母亲从没小气过,吃得比我们平时好,时不时的买付羊骨架、羊下水、凭票购买一二斤猪肉改善伙食,所以那时候我就盼有亲戚来。母亲热爱劳动热爱生活,虽把我们姐弟视为掌上明珠,但教子严厉从不溺爱,从小就培养我们多勤劳不懒惰的优良品质,我虽然是家里的唯一男丁,母亲从不因此而放纵娇惯我,吃喝可偏我一口,但家教、礼节、劳动、干活儿从不偏袒。我十二岁就开始和姐姐们担水、劈柴、烧水、搬碳,垒猪窝、盖小房、拔草、喂兔、捡破烂攒学杂费。十五六岁时每逢假期去建筑工地打零工、脱土坯,母亲虽然心疼我日有叮咛,但每当我干好干完一件事情后,母亲总是要夸奖鼓励我。我现年逾花甲,仍然勤快,喜欢干家务活儿。把干活儿当成了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从不烦恼,这完全是母亲教育鞭策的结果!母亲不识字,不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训,但经常教育我们要节约粮食节省水,否则天理不容!在礼貌教育上母亲也是要求极严。比如吃饭时的姿态、放碗筷时要轻、不许把筷子打十字或长短不齐,吃饭时不允许撒饭、剩饭,平时对站姿坐姿也是“求全责备”,不让两个姐姐穿花里胡哨的衣服,不让我穿喇叭裤子及奇形怪装,更不让戴墨镜,对长辈应知大识小,不能你来我去目无尊长。尤其严格的管教就是如果不是自家的东西坚决不能拿回,更不允许和别人借钱去花。母亲虽不知孟母择邻的典故,但时常告诫我要和学习好的、听话懂事的守规矩的孩子玩。所以尽管我从小淘气捣蛋,没少惹母亲生气操心,但从没犯过原则性错误。比如有的小孩子们贪玩拿了公家的东西,派出所来人调查,别人家的孩子被训导,这一点母亲放心也自信得很,逢人便说肯定没有我的儿子!
由于母亲天生勤快灵巧,干活利索,效率也高,经常让左邻右舍叫去帮忙,尤其每年腊月打工歇息下来,除了自己家繁忙的家务外,还得帮助别人家压粉条、蒸花馍,遇上有熟人家娶媳妇她还得给人家做新衣、缝新被。时常忙至深夜回家,累的疲惫不堪!有时我三五天见不上妈妈的面,不是她不回家,而是每早我还在熟睡中母亲就出去干活了,晚上母亲回来我已进入梦乡。我的两个姐姐自然穷人的孩子当家早,小小年纪就能干很多营生,为母亲分担许多家务。
母亲虽然是个普通劳动者,但为我们这个不富裕家庭所做的巨大贡献、一生饱经的风霜雪雨、以及给予我们神圣的母爱、舔犊深情,我诉不尽、写不完。她坚强、善良,不惧艰险,没有什么艰难困苦能压垮她柔弱的双肩,再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生活压力她也能承受。无论家里遇到什么困难,母亲没流过泪叹过气!在我依稀的记忆中母亲流泪的次数屈指可数,记得两个姐姐作为知识青年分别在16岁上山下乡、去农村插队落户时,母亲送走姐姐回家一头扎在炕上,失声痛哭泣不成声!因为那是两个未成年女儿,一下子离开家离开父母去农村劳动生活,作为母亲是何等的牵挂和纠心呀!再就是父亲逝世后的日子里,母亲泪如泉涌,悲痛欲绝,嘴里总念叨父亲的善良老实和一生所受的苦累、艰难、委屈,之后常常伏在父亲遗像前喃喃自语、整天以泪洗面!
母亲很刚强,身患绝症后也没喊过几声疼,掉过一滴泪,也没有给我们儿女添多少麻烦。逝世前半个月才打倒(卧床)身子,我和两个姐姐及我爱人一直陪在身边,轮流守护,直到老妈永远睡着!
对于我来说,母亲像一本厚重简单耐读的家庭日记,每当我读起心情总是沉甸甸的,心里是酸楚的,更多的是感动!我感谢母亲为我们家庭一生无私、竭尽全力的付出,更感恩父母把我们姐弟三人养育得四肢健全、脑不残缺。尽管没有大的成就与作为,没有成为高官富商,但我们起码是思想健康、遵纪守法、品质良好的公民!
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直到父母离开了我们那一刻,似乎才对此话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和理解,从心底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每到今日,思念、悲伤的泪水,仍在我的心中流淌!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们,孝顺、疼爱、关心你们的父母亲吧,他们赋予了我们生命、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所付出的辛劳与汗水无以言表、苍天可见!请包容他们的唠叨,理解他们的苦衷,因为我们也会老的!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天堂里的母亲,我们永远怀念您,如果有来生,我还做您的儿子!
(此文写于年元月21日母亲逝世十二周年祭)
下面顺将我几年来怀念母亲的诗词登录,献给母亲在天之灵!附诗词九首——
诗词二首(新韵)
(一)《腊月初九母亲逝世十二周年祭》
文/刘万龙
伤悲莫过忆从前,
最数寒宵腊月天。
梦醒每逢初九日,
悠思却伴一轮年。
(作于年元月21日)
(二)《行香子·岁末思母》
(旧作修改)
月夜酣楼,无限情愁。倚轩窗、迷数星稠。念怀十载,
霜染眉头。叹心花碎,冰花坠,泪花流。
如烟往事,风雨春秋。日辛劳、四季无休。肩能负重,
手可织绸。忆亲同聚,娘同在,影同留。
(年12月18日写在慈母逝世十周年前夕)
(三)《七绝·寒夜母思》(新韵)
文/刘万龙
月色锁窗霜满地,
寒烟袅绕夜阑珊。
衾凉枕冷浮生梦,
不尽哀思涌泪潸。
(作于年12月30日凌晨母亲诞生八十三周岁纪)
(四)《七绝·鞋念》(新韵)
文/刘万龙
千层碎布铺成底,
万线针脚落似花。
慈母灯旁多少夜,
为儿方正走天涯。
(作于年3月24日。母亲上世纪七十年代为我们姐弟纳过的鞋底,生前使用过的针线工具,睹物思人,思绪万千!)
(五)《为父母修坟》(新韵)
文/刘万龙
此事心牵十几年,
每逢添土倍生怜。
而今遂愿清明后,
且慰双亲笑九天。
(作于年4月7日)
(六)《清明祭》(新韵)
文/刘万龙
时至清明雨雪纷,
每年今日寄思情。
休言人去哀愁淡,
指点碑前泪迹浓。
(作于年清明节)
(七)《鹧鸪天·清明思》(新韵)
文/刘万龙
莫道时光淡逝伤,谁知日久更牵肠。上苍许是晓人意,
每至今夕梦老房。
陵园冷,墓碑凉,东风无力扫凄荒。空山四月无春色,
烛纸飞花挂满霜。
(作于年清明节)
(八)《卜算子(苏轼体)·乡愁》(新韵)
文/刘万龙
一抹夕阳残,村野寒烟笼。已是*昏独徘徊,六月身觉冷。
莫怨子归迟,愁梦人难醒。犹见慈萱垄上行,泪自心头涌。
(作于年6月8日回母亲老家)
(九)《慈母颂》
文/万龙
十月怀胎苦,一朝分娩难。
闻到婴啼哭,娘过*门关。
饱吮怀中乳,俯喂手中餐。
牵手盼成长,翘首祈平安。
一生含辛苦,半世忍饥寒。
为子操心碎,重负弱身担。
孩儿全长大,慈母化青山。
胸中常思量,几度梦凄惨。
又逢母亲节,往事涌胸间。
欲孝亲不待,日久愈悲堪。
(作于年5月14日母亲节)
作者简介:
刘万龙,男,年8月出生于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土牧尔台镇。工作单位: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水利局,现已退休。
目前为察哈尔右翼后旗诗词学会会员、乌兰察布市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作品散见网络平台。年乌兰察布市诗词学会“桑榆杯”诗词大赛获三等奖。
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