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菌性咽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内科中医临床秘方治慢性支气管炎秘方16
TUhjnbcbe - 2021/5/4 5:37:00
病*式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46.html

治慢性支气管炎秘方(16首)

11.1黛麦养肺止咳汤

黎炳南,《名医治验良方》

青黛5克,海蛤粉30克,人参10克(或*参20克),麦冬、五味子各10克,细辛3克,炙甘草10克(小儿用量酌减)。

每日1剂。上药加清水3碗,煎取1碗,药渣重煎1次。日分2~3次服。

益气生津,清咽止咳。

本方为黛蛤散合生脉散加味而成。生脉散方载《内外伤辨惑论》,有生津养阴之效,对热病后期气津两伤者每可广泛应用。黛蛤散方载《卫生宝鉴》,有清咽除热,化痰去烦之功。方中人参味甘,微苦,性温,能补益元气,固脱生津,李杲称其能补肺中之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肺主诸气故也。麦冬气味甘凉,能养阴润肺,清心除烦,是治阴虚咳嗽的要药。五味子味酸性温,可敛肺生津,治咳逆上气,《本草求真》指其为治诸种咳嗽之要药。以上三味,一补、一清、一敛,相辅相成,功效益彰。青黛性味咸寒,有清热,凉血,解*之能。海蛤粉为咸寒之品,得之则火自降,痰结自消,善治热痰、老痰、顽痰。细辛气味辛温,功在搜剔阴络之邪,祛风止喉痒,增强镇咳之效。咳久者邪据阴络,深潜难除,投之每获捷效。炙甘草益气化痰,调和诸药,尚可合五味子以酸甘化阴。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清咽除痰、祛风止咳之功。

气阴虚咳嗽(外感后咳嗽),慢性咽喉炎,气管炎等。症见气短神疲,面色苍白,久咳不止,甚或呛咳频频,痰难排出,纳呆多汗,舌淡或嫩红,脉细无力。

痰多而稀白,纳呆苔白者,加白术、陈皮、法半夏;咽红,扁桃体增大者,加射干、板蓝根、金银花;其中兼便结者,再加胖大海;素有喘咳(哮喘、痉支)气逆痰多者,加麻*、桂枝、苏子、葶苈子;若见阵发痉咳,状若百日咳者,加百部,马兜铃;时有低热者,加青蒿、鳖甲;自汗明显者可加*芪、防风;咽痒甚者,加僵蚕、胆南星、细辛用量酌加;血虚心悸,舌淡脉细者,酌加当归、熟地、丹参。

屡用效佳,一般服5剂见效,10~15剂可愈。

久咳不愈,常见于素体虚弱,或外感病后,此多因气阴不足,正虚邪恋故也。小儿阴阳稚弱之体,尤易罹患。长期咳嗽者,咽部常见充血,但多呈暗红,与外感风热有所不同。若误投苦寒,愈服清凉,则其咳愈甚,不可不知也!

11.2阳和平喘汤

胡翘武,《名医治验良方》

熟地30克,淫羊藿20克,当归10克,麻*6克,紫石英30克,肉桂3克,白芥子6克,鹿角片20克,五味子4克,桃仁10克,皂角3克。

每日1剂,水煎服,日分两次温服。

温肾纳气,化痰调营。

咳喘之症不离乎肺,缠绵经久,无不由气及血而瘀阻脉络,与瘀血为崇互结一体,阻塞气道,影响气体出入,曰:咳喘益甚而重笃难以向愈也。气主于肺而根于肾,且肺肾又为金水相生之脏,经久咳喘又无不虚体害正,穷必归肾,伤及下元,损及气根,气体吐纳失节,此咳喘又不止于肺也。故老慢支患者无不为痰壅络阻于上,元精内夺于下。肺肾同病,虚实相因诚为其必然也。考王洪绪《外科全生集》之阳和汤,具温阳补虚、散寒通滞之用,虽为阴疽效方,但从其组方配伍观之,于督脉阳虚,寒痰凝滞之咳喘,有补虚泻实,上下同疗之意。然化痰调营尚嫌不足,温纳肾气也需增添。本方以熟地、鹿角片、淫羊藿、肉桂温养肾督,峻补下元,易鹿角胶为鹿角片者,以胶者凝滞有助痰浊之弊。鹿角除秉温补肾督功用外,更具活血通络散滞之用,与熟地相伍、温补精血,可减少胶、地同用黏滞碍膈之嫌;淫羊藿补肾壮阳,肉桂温养命火;紫石英质重色赤,性味甘温,功擅温养下元,主咳逆痰喘,与五味子配用镇摄之力更显,合此六味温而不燥,补而不腻,既摄纳又重镇,为补虚填精求本培元之道。当归养血活血,更具“主咳逆上气”(《本经》)之用;桃仁破血行瘀,是“止咳逆上气”(《别录》)佳品。以此合鹿角片、紫石英,既调营通络,又止咳平喘,皆一药而二得其用之品,为咳喘由气及血,络脉瘀阻不可缺如之味也。白芥子理气豁痰,皂角滑痰通窍,皆辛温入肺之品,为寒痰壅肺痹阻气道首选之药。麻*宣闭通滞、止咳平喘,与五味子配对,又可一开一合,启闭肺气。且肺金得肾督之温养,治节宣肃之权有复,协同麻*、五味子,更利气体出纳,痰浊排送。全方虚实补泻得宜,肺肾上下同疗,为下元虚寒、肺金痰瘀咳喘之良方。

慢性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之属肾督虚冷,痰瘀凝滞而致咳喘经久不已者。

阳虚及阴者,去肉桂,加怀山药20克,山茱萸10克;寒痰化热者,去白芥子,加葶苈子10克,泽漆15克;气急喘甚者,加苏子10克,沉香3克(后下);大便秘结者加肉苁蓉20克,紫菀20克;胃脘饱满,纳食不馨者,加砂仁6克,二芽(谷芽、麦芽)各30克;痰浊消减者,去白芥子、皂角、加橘红10克,茯苓20克。

临床屡用,疗效显著。一般服药5~10剂见效,30剂以上可愈。

11.3止咳汤

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参、法半夏、南祝子、紫菀各9克,炒白术、马兜铃、白茯苓各15克,陈皮、干姜各6克,北细辛3克,五味子5克。

每日1剂,水煎两次,取汁混合,分3次温服。

健脾益气,化痰止咳。

本症多因素体气虚,卫外不固,或年老体弱,易受风寒侵袭,郁闭肺窍,而致肺失宣降所引起的咳嗽,或久咳不止,或伴胸闷喘促,或兼风寒表证。本症尤以中老年人和体质肥胖人为多见,且易罹感冒。治宜健脾益气,化痰止咳;方用六君子汤去甘草健脾益气,化痰止咳为君;干姜、细辛、五味子三味为小青龙汤中化痰止咳之主药,共用之为臣,助君药以增强健脾益气,化痰止咳之功,佐以南祝子、紫菀化痰止咳,且紫菀善能降气化痰,又能清肺泄热;马兜铃清热化痰,善降逆气,止咳嗽,故兼之为使。诸药配伍为用,共奏健脾益气、化痰止咳之功。

气虚咳嗽、咳喘(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症见咳嗽,或咳喘,日久不止,或伴有头痛,发热恶寒,或胸闷喘促,或一身尽痛,脉浮缓无力,舌淡苔薄白或白腻。

若风寒表证偏重,去紫菀,南祝子,加荆芥、紫苏叶、防风各9克;胸闷去五味子、加炒枳壳、苏梗各9克;若伴见喘促,去南祝子,加苏子6~9克;偏风寒者,加炙麻*6克,荆芥9克;伴一身尽痛可选加秦艽、桂枝、羌活、独活各9克。

治验颇多,疗效显著。如年用本方加减治疗气虚咳嗽35例(其中伴喘促者8例),结果,痊愈30例,显效5例,有效率达%。

本方系由六君子汤去甘草,加干姜、细辛、五味子、紫菀、南祝子、马兜铃所组成。通过临床反复验证修订而成。据临床观察,二十年来,本人用本方加减治疗气虚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气虚咳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治验颇多,一般服5~10剂后即可见效或痊愈,其中治愈率达85%以上。

又本方治疗气虚感冒或老年性感冒,只须略作加减,效果亦佳。

11.4温肾蠲饮汤

龚志贤,《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制附片30~60克(先煎1~2小时),干姜、桂枝、法半夏各10克,细辛6克,炙甘草10克。

水煎,日2服。宜温凉服,不宜热服,一剂分2天服完。

暖脾肾,通心阳,温肺化饮,止咳平喘。

此方系从四逆汤加味而来。方中附片温肾阳,散寒湿;干姜温肺化痰;桂枝通阳化气;祛风湿,通经络;法半夏燥湿祛痰,下气散结;细辛温肺祛痰;甘草调和诸药。本方药专力宏,用治老年咳嗽,效果颇佳。

老年咳嗽,反复发作,经年不愈,咳吐白泡沫痰,气喘,短气,不能平卧,动则尤甚,遇冷加剧,舌苔白滑,脉偏弦,两尺不足。

临床多年使用,治验甚多,效果颇佳。

11.5润燥益阴汤

陈朴庵,《医方新解》

南北沙参各15克,天冬、知母、玄参、生地、枸杞各12克,百部9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清肺祛痰,润肺止咳,滋养肝肾。本方祛痰镇咳作用显著,有一定的解热效力,并有补益和降血糖作用。

病为肺燥,肺阴虚,“阴虚生内热”所致,故方用南沙参清肺祛痰,北沙参润肺生津,共为主药;天冬、百部润肺止咳,均为辅药,生地、知母、枸杞滋肾养肝、皆为佐药;甘草协调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肺祛痰、润肺止咳、滋养肝肾之功效。

肺燥咳嗽,症见发热或午后潮热,咳痰不畅,或痰中带血,心烦口燥,舌红少苔,脉细而数;亦治肝肾阴虚,症见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耳鸣尿频,口渴心烦,苔少脉细等。

屡用屡验,疗效甚佳。

临床实践观察,本方用于治疗百日咳等外感病症,肺结核、糖尿病等内伤疾患和因化学疗法及放射治疗所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或血小板减少等病症,效果亦佳。

11.6久咳丸

朱良春,《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五味子50克,罂粟壳克,枯矾30克,杏仁72克。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贮瓶备用。每服10~15粒,1日服2次,白糖开水送服。如有外邪发热者,暂勿用之。

定喘止咳,收敛肺气。

本方系根据《卫生宝鉴方》五味子丸及《普济方》治痰嗽并喘方加味而成。方中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止咳;罂粟壳收敛肺气;枯矾长于消炎燥湿;杏仁专能止咳润肺。四药合用,有相辅相成之功、力专效宏之用。凡慢性气管炎久咳不已者,用之多效。

慢性久咳。

屡用神效。

11.7降气化痰汤

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杏仁10克,苏子9克,瓜蒌30克,川楝子6克,元胡9克,龙胆草6克,石斛12克,旋覆花、代赭石各9克,甘草3克,枳壳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止咳降逆。

肝火犯肺之咳嗽必须降气平肝以止咳。方用杏仁、苏子降气止咳;瓜蒌、枳壳宽胸化痰;旋覆花、代赭石、川楝子、元胡平肝止痛;龙胆草清肝热;石斛养肝阴;甘草缓肝急,合之共奏止咳降逆之功效。

肝火犯肺,气逆咳嗽,咳则胁下作痛,舌红咽干,脉弦数。

屡用皆有良效。

《素问·咳论》云:“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此为肝火犯肺所致,治宜疏肝清热,止咳化痰,本方正符合病机,故用之多效。

11.8清肺宁咳方

文子源,《临症见解》

*芩、马兜铃各9克,桑白皮、瓜蒌皮各12克,杏仁9克,枇杷叶12克,桔梗、牛蒡子各9克,甘草3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清肺化痰,降气止咳。

肺为娇脏,若肺热内炽,热灼肺金,气不宣降而上逆而致咳嗽,故方中以*芩、马兜铃苦寒以清肺热;桑白皮、瓜蒌皮、杏仁、枇杷叶宣肺降气止咳;牛蒡子、桔梗、甘草辛凉宣开疏肺利咽。诸药配伍为用,共奏清肺化痰、降气止咳之功。

肺热咳嗽,症见咳嗽、痰*稠黏、喉干咽痛、胸烦热闷、呼吸粗促、咳声高亢、舌红、苔*糙、脉滑数或洪大而数。

若热盛气喘、肺热内困,加葶苈9克,苇茎30克,冬瓜仁18克,生薏仁15克,生石膏18克;挟有表邪,发热头痛,加荆芥9克,野菊花15克,连翘,金银花各12克;肺胃蕴热,痰气不利,痰*胶黏,加山栀9克,冬瓜仁18克,海浮石、海蛤壳各30克,莱菔子9克,千层纸6克;热邪挟痰、郁结肺络,胸胁间闷痛,加郁金9克,冬瓜仁12克,枳壳9克,橘红1.5克;热盛伤及肺络,咳痰带血,加黑山栀12克,白茅根18克,仙鹤草15克,侧柏叶12克;肺热咽喉肿痛,加玄参12克,土牛膝根21克,板蓝根15克,金银花12克;热*炽盛,内壅肺胃,侵入营分,舌红绛,苔少,脉细数,加生地15克,青天葵12克,川*连9克,金银花12克;肺热下行大肠,下痢腹泻,加煨葛根9克,大豆卷12克,火炭母15克;大便秘结,数天未解,加大*9克(后下),玄参12克;肺热下输膀胱,小便*赤短少,加生薏仁15克,木通9克,滑石15克。

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11.9滋阴宣肺汤

陈德才,《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南北沙参各20克,法半夏7克,天冬、麦冬各20克,杏仁、麻*、川朴各7克,桔梗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滋阴,宣肺,化痰止咳。

病证属阴虚,故方用南北沙参,天麦冬养肺阴;麻*,桔梗宣肺化痰;杏仁止咳化痰;川朴、法半夏燥湿化痰,合而用之,共奏滋阴宣肺,化痰止咳之功。

慢性支气管炎(阴虚型慢性咳嗽)。

神疲乏力加太子参15克;舌苔*干,渴欲冷饮,加连翘、鱼腥草各15克;久咳不止无痰者加罂粟壳、枣仁各10克。

治疗68例小儿气管炎,用3剂而愈者17例,5剂而愈者33例,8剂而愈者13例,无效者5例。

方中罂粟壳,对非久咳无痰者不用,其用量也应根据年龄、体质、病情有所增减。

11.10补气化痰汤

李绍南,《中国中医药报》

*芪45~60克,桔梗、杏仁、紫菀、甘草各9克,沙参24克,云茯苓10克,百合、半夏各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补气平喘,止咳化痰。

方名取义于丹溪谓“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随气而顺矣”。方用*芪补气而固表,得桔梗、沙参能滋补肺虚而不黏腻,并使肺气肃降而痰化;紫菀,百合养肺而降气逆,杏仁利肺止咳,半夏、甘草化痰而和中。总之本方是一张清肃滋养,运行两施,补而不滞之良方。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肾亏损、缠绵不愈者。

咳嗽痰稀,舌苔白滑,加白术12克,桂枝6克,橘红9克;咳嗽痰稠而*,加苏子、前胡各9克,蛤粉15克,川贝母6克;干咳无痰,加枇杷叶12克,百部9克;憋轻喘重,加枸杞子15克,补骨脂10克,五味子9克,胡桃肉30克,有时合苓桂术甘汤以化饮,或合都气丸,以纳气归肾,使子母均健,从而达到治肺的目的。

临床屡用,疗效颇著。

李氏通过临床实践,找出久咳痰喘的发病规律,冬日加重,夏天即轻(但也有夏日加重),认为气温的高低与肺脏生理功能活动有莫大关系,暑天气温几乎与常人体温相等,而肺在这种无外寒侵袭威胁,气温适宜情况下,宜休息滋养,根据虚则补其母或母子兼顾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治实必顾虚,治虚必顾实,实喘治肺,虚喘治肾的原则,治标用补气化痰汤,治本用三补汤(见下方)。补气化痰汤平时可常服,或冬春之季服用,夏季发作时亦可加减服此方,疗效较佳。三补汤主要用于冬病夏治法,于“三伏”天服用,需长期坚持服药,方能达到止咳化痰、平喘根治之目的。

11.11三补汤

李绍南,《中国中医药报》

熟地24克,山药、白术、天冬各15克,半夏、紫菀各9克,百合12克,龙、牡各24克,五味子12克,枣仁15克,莲子肉、补骨脂各12克,白芍、沙参、枸杞子各15克,川贝母6克,云苓12克,冬虫草9克,胡桃肉30克,磁石、甘草、人参(单煎兑入)、鹿角胶(单煎兑入)各9克。

“三伏”天服用。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连服15~20剂。

止咳、化痰、平喘。

方中以天冬、半夏、紫菀、百合、沙参、冬虫草、川贝母养肺化痰止咳;*参、云苓、白术、山药、砂仁健脾和胃,化饮祛痰;熟地、枸杞、补骨脂、鹿角胶、五味子、胡桃肉、磁石补肾纳气;白芍、龙牡、莲子肉、枣仁、甘草助心阳而敛肝阴,潜纳浮越之气,使肾气归元,而不上浮以定喘也。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心病等。

临床屡用,疗效颇著。

11.12清肺润燥方

文子源,《临症见解》

桑叶、杏仁各9克,雪梨干15克,山栀皮6克,桔梗、龙利叶各9克,甘草3克,川贝母9克,枇杷叶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清肺润燥,利气止咳。

清·叶香岩说:“燥自上伤,肺气受病。”沈光峰说:“火未有不燥,而燥未有不从火来。”肺受燥气而致咳。由于燥热伤津,肺津液耗损,或过食干燥食物,胃热蒸肺,肺燥津伤,清气不降,反而上逆作咳,经云:“燥者润之”。治宜清热润燥,宣肺降气。故方中以桑叶、山栀皮、桔梗辛凉微苦,清热宣肺。雪梨干、龙利叶、甘草甘凉清肺润燥;杏仁、枇杷叶、川贝母利气止咳。诸药配伍为用,共奏清肺润燥,利气止咳之功效。

肺燥干咳无痰,咳声高亢短促,舌红干或红绛,苔薄*干,脉弦数。

若燥热盛,口干渴,加生石膏、*芩各9克;热盛肺燥,灼液成痰,咳嗽痰黏稠,难以咯出,口干,舌绛苔*,脉滑数,加*芩、青天葵各9克;气逆,咳短促无痰,声高音哑,加*芩、马兜铃各9克,荠尼12克,竹蜂6只,蜂房6克;久咳气促痰稠,燥与痰凝,肺失清降,反而上逆,加苏子9克,蜜蒸百部12克,蜜炙款冬花、旋覆花各9克;久咳肺燥脾虚,干咳无痰,面色?白,胃纳减少,加怀山药15克,莲肉12克,西洋参9克(重用孩儿参或*参亦可),茯苓9克。

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11.13温肺润燥方

文子源,《临症见解》

蒸百部12克,蜜炙紫菀、蜜炙款冬花各9克,杏仁12克,橘络1.5克,桔梗9克,甘草3克,冰糖9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温肺润燥,降气止咳。

燥在四季属于秋,秋伤于燥,多生咳嗽。但燥咳有两种。受秋凉之气,入肺而致咳嗽,属凉燥,与风寒咳嗽相似,即本症;如至秋天继夏天之后,火之余热未熄,入肺而致咳嗽,属温燥,与肺热咳嗽相似,即上症。经云:“凉者温之。”“燥者润之。”治宜温肺润燥。肺恶寒冷而喜温润,久咳肺气虚弱,燥咳不止,故方中以百部、紫菀、款冬花温肺润燥;以杏仁、桔梗、甘草开气利气;冰糖甘润利气。冰糖、款冬花为治干咳单方,合温润降气止咳各药,则肺得温润,气得通降,则咳自止。合而用之,共奏温肺润燥、降气止咳之功。

肺燥干咳无痰,或痰稀而少,喉间干痒,咳甚胸肋掣痛,脉弦数,舌淡红,苔白而干。

如脾虚胃纳减少,加天生术9克,怀山药15克,生扁豆、莲肉各12克;痰较稀白而少,加川贝母9克,云茯苓、瓜蒌皮各12克;肺燥咳甚,气逆上冲,加苏子12克,旋覆花9克。

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11.14补肾定喘汤

蒋天佑,《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熟地、补骨脂、五味子各9~12克,炙*芪、炒山药各15~30克,炙麻*6~9克,炒地龙9~12克,葶苈子9克,代赭石9~12克,丝瓜络、露蜂房各9克。

水煎两次,早晚分服,每天服1剂,10天为1疗程。

补肾纳气,降气通络,化痰定喘。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迁延期、急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肺炎、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纤维增殖型肺结核等病中,出现虚喘兼实证者均可用之。

喘甚实证加川椒目9~15克;若伴大便干秘加大*9~12克;喘甚虚证加黑锡丹,每服3~9克;咳甚加炙款冬花30克,或炙百部15克;痰多加炙紫菀15~30克;恶麻*或血压较高者改用细辛3~6克;便溏者赭石改沉香9克,或加菟丝子10~15克;有热加鱼腥草15~30克;有寒加肉桂6~9克,附子9~12克;咽痒加荆芥9克;腰痛者加炒杜仲10~15克;浮肿小便不利者加北五加皮6~9克,或葶苈子加至15~30克;夜尿特多加覆盆子10~15克,桑螵蛸10~15克。

临床屡用,疗效较高。

11.15降气泻肺汤

王明辉,《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前胡20克,瓜蒌壳、桔梗各15克,杏仁12克,柴胡、枳壳、半夏、*芩各15克,*连、甘草各10克。

上药用冷水浸泡10分钟后文火煎煮,煮沸15~20分钟后取汁温服,每日1剂,日服3~4次。

降气利肺,宣散风热,清热化痰。

慢性支气管炎伴发感染。

胸闷加郁金;心下痞满,或按之痛改用全瓜蒌,加少量酒川*;小便热赤加焦山栀;便秘改用瓜蒌仁、枳实、加大*;两颧潮红,加连翘、丹皮;咳引胁痛加旋覆花,橘络;咳而喘促加苏子、厚朴;痰如泡沫加葶苈子;痰*稠黏选加天竹*、胆星、浙贝母、紫菀、款冬花;痰如结块选加青礞石、海浮石;舌红无苔加沙参、麦冬;舌质紫暗加丹参;舌苔厚腻而滑或灰加肉桂。

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11.16健脾祛痰汤

蒋天佑,《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土炒白术、制苍术、*参、茯苓各9~12克,法半夏9克,白芥子9~12克,炒莱菔子9~15克,川芎、红花各6~9克。

水煎两次,早晚分服,每天服1剂,10天为1疗程。

健脾燥湿,运通血络,祛除痰湿。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迁延期及阻塞性肺气肿(辨证属脾虚痰湿症)。

若痰不利者加葶苈子10~15克;气喘加川椒目9~12克;气短著者加*芪9~15克;纳差著者加鸡内金9~15克,或干姜9~12克,便溏甚者加菟丝子15克;腹胀甚者加大腹皮9~12克;有寒者加制附子、肉桂各9克;有热者加*芩6~9克,风燥致痒者,加荆芥9克。

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陈道明:一个人废掉的3种迹象。

人生有三把钥匙:接受、改变、离开

红尘,是最好的修行道场

农村俗语:“贪酒不顾人,贪色不顾身,贪财不顾亲”是什么意思呢?

改变人生的31个*金思维(强烈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内科中医临床秘方治慢性支气管炎秘方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