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引起的疾病。特征为急起的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型(1~2周)。
临床表现
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主要侵袭1~7岁儿童,潜伏期2~4天,全身症状一般在4~6天后自愈。
疱疹性咽峡炎具有传染性
1.传染源:感染者和无症状的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生活密切接触也可传播。
3.易感人群:主要侵袭1-7岁儿童,4岁以下年龄发病率最高。
疱疹性咽峡炎需要与以下疾病区分:
1.手足口病
均为肠道病*感染引起。口腔咽腭部位、悬雍垂的黏膜上或口腔其他部位出现疱疹,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如手、足、口、臀、膝关节、肘关节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诊断手足口病。
2.疱疹性口腔炎
多见于1~3岁小儿,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呈现更大的,持续更久的溃疡。疱疹性咽峡炎疱疹主要发生在咽部和软腭,有时见于舌但不累及齿龈和颊黏膜,此点与疱疹性口腔炎迥异。
3.复发性口疮和Bednar口疮
很少发生于咽部,而且一般无全身症状。
治疗药物对于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常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药物,而抗菌药对病*无效,所以治疗以口服中药、抗病*、对症处理三者相结合。
中药治疗
内服:
清热:连翘、金银花、淡竹叶和木通;另外,生甘草、川石斛、山豆根以及大叶青等。
降火:*柏、*芩、*连、石膏以及知母等。
养阴:天冬、麦冬、熟地和元参;白芍、沙参和天花粉等。
外用:
红白散:青黛30g、人中白12g、枯矾6g、冰片4.5g和牛*0.3g,将药物一起研磨成粉末,直接涂抹在患处,即可起到治疗效果。
中成药治疗
双*连口服液、板蓝根颗粒、小儿热速清颗粒等
西药治疗
利巴韦林(病*唑)、阿昔洛韦等。
对症处理
发热:羚羊角粉,托恩、美林(体温超过38.5℃)等
减轻疼痛感:参龙丸(含化)、利咽合剂(含漱)、锡类散、咽喉灵丹、金喉健、冰硼散等
咽痛:利咽灵、草珊瑚含片等
儿童咽峡炎的禁忌
1.不要用抗生素
抗生素对此病无效果。相反,当抗生素把细菌压得太厉害了,没有有益菌钳制霉菌,使霉菌得以滋生,无形中用了抗生素还会延长了病程,加重了病情。
2.抗病*的药尽量不用
抗病*药物会致畸致癌致突变,这是所谓抗病*药物的副作用。这种副作用,比抗生素类药物引起的副作用还要可怕。
3.忌食刺激性食物
生病期间,千万别给孩子吃过热过刺激的食品:酸、甜、辣、咸、热、硬等,避免刺激口腔破溃部位引起疼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