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最近郎中在门诊遇到很多流感、咳嗽、咽炎、鼻炎的患者,发病呈现家庭式、聚集式趋势,大人小娃都有、中小学生居多。致病原因有支原体感染、甲乙流病毒感染、腺病毒合胞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医院相应的专科也是人满为患,患病初期特别让人纠结的是:去医院吧,害怕交叉感染、加重病情;不去吧,又害怕束手无策、延误治疗。那么,郎中今天就针对近期多发的呼吸道问题,讲一些普通老百姓在居家环境中,力所能及的基本预防和简单应对措施。
病因与表现
1.病因:冬季气温较低、人体免疫系统容易受到影响,更容易感染细菌、病毒、支原体等致病微生物;室内通风不良,人员密集,增加了传播患病的风险;另外,吸烟、空气污染、过敏等原因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2.分辨寒热:中医治疗这一类外感疾病要根据感邪后身体症状表现来区分寒热。外感风寒的表现有:怕冷明显,不出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鼻涕,吐白痰、质地稀薄,口不渴、喜热饮,舌淡红、苔薄白。外感风热的表现有:发热重、微微怕吹风,有汗出,头胀痛,咽喉肿痛,鼻塞、流黄鼻涕,咳痰不爽、黄痰浓痰,口干咽燥,舌红或舌边尖红、舌苔黄。还有一类是因为冬季供暖以后室内过分干燥引起的叫外感风燥,表现有:干咳,无痰少痰、痰带血丝,口唇干裂,声音嘶哑。
3.辨病原体:细菌、病毒、支原体感染常见的症状有:喉咙疼痛、干痒、异物感,干咳、咳痰、咳嗽伴胸闷气短,流清水样或黄绿色鼻涕,体温升高到38°C以上,疲劳、虚弱、乏力、无精打采。细菌感染通常咽部症状要比鼻腔症状重;病毒感染有明显的聚集性和传染性,通常鼻腔症状要比咽部症状重;支原体感染通常是中度发热、也有少数患者出现高热,咳嗽以干咳或咳痰少为主,也有少数患者会有剧烈咳嗽。
食疗方法
1.葱姜红糖水:用于外感风寒初期、风寒稽留于体表,这时散寒解表能防止寒邪入里加重病情。取葱白三段、生姜三片加少许红糖煎汤热服,微微发汗以后用干毛巾迅速擦干汗水。
2.桑菊薄荷茶:取桑叶、菊花、薄荷少许泡水当茶喝,可以缓解外感风热初期的口鼻咽干、眼睛干涩、嗓子干痒等不适。
3.抗感利咽茶:取板蓝根、黄芩、麦冬、竹茹等泡水当茶喝,有清热解毒、利咽清嗓的作用,能预防感冒、缓解口干咽痛、还能化痰。
4.银耳莲子汤:取干银耳、莲子若干,冰糖少许,将银耳泡发后洗净与莲子一起入锅煮烂,加入冰糖调味即可。具有滋阴润肺、健脾养心的作用,适用于肺燥引起的干咳、咽干、咽痛。
OTC中成药
下面列举一些居家常备的感冒药和咳嗽药,虽然都是OTC(非处方)级别的中成药,但是郎中还是强烈建议大家在使用时一定要咨询一下医师或者药师。
1.风寒感冒:风寒感冒颗粒、通宣理肺丸。
2.风热感冒:风热感冒颗粒、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
3.病毒感冒:板蓝根颗粒、四季抗病毒合剂。
4.细菌感冒:蒲地蓝消炎片、连花清瘟胶囊。
5.风寒咳嗽:儿童清肺口服液、通宣理肺丸。
6.风热咳嗽:急支糖浆、蛇胆川贝液、川贝枇杷露。
7.风燥咳嗽:秋梨润肺膏、川贝雪梨膏。
应对发热
1.物理降温:发烧以后首选的应该是物理降温:头部可以冷敷;四肢可以用温水湿毛巾擦拭,水分蒸发可以带走热量;再者可以用冰袋裹上湿毛巾和保鲜袋,放在腘窝、腹股沟、腋下、脖子两侧颈动脉处冷敷。物理降温只要方法正确,一般都能把体温降下来,不过也要注意防止冻伤。
2.用药注意:退烧药使用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和频次,尤其化学成分的西药退烧药。比如: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曲那敏、吲哚美辛、布洛芬等,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混合用、或者大量用。去年疫情期间因为滥用退烧药造成肝损伤住院的非常多,一定要小心。清热解毒的中成药也有退热作用,选择一种吃就可以了、不要多种混着吃,加重肝肾负担。
3.降温目标:一般来说,38.5℃以下不建议用退烧药,物理降温就可以了;38.5℃以上,通过物理降温的方法能把体温降下来,就不要用退烧药;38.5℃或者39℃、物理降温降不下来再用退烧药。中度发热38℃左右的通过物理降温,很容易就能把体温降到37℃以下;高热39-40℃的,通过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烧药把体温降到38℃附近就可以了,不要求非要降到37℃以下,因为大量用药肝肾负担太重得不偿失。
4.重视补液:另外,就是多喝白开水、多喝多尿多排毒,把体内致热原物质排出去、代谢的废物排出去。对于儿童来说,因为体重轻、血容量少、水分蒸发快,很容易在晚上睡下以后发烧。可以在睡前多喝白开水,后半夜叫起来小便一次、同时再喝些白开水。中医讲:“热病最易伤阴,当刻刻保阴为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留的一份阴液,便有一份生机,津充液足,其病可愈。
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遵从“循证医学”的思路,有标准化的诊疗流程和指南。一般是在检查化验以后根据:胸部X线片、胸部CT、血常规、C反应蛋白、甲流乙流、病毒系列、支原体等结果选择治疗方案。西医针对此类病症,常用的方法如下:
1.用抗生素:根据检查化验结果,明确致病微生物以后,有针对性地单独选用或联合使用抗生素消灭或抑制病原体。
2.发热疼痛:使用解热镇痛药物缓解发热、头痛、躯体疼痛。
3.咳嗽吐痰:使用解痉、镇咳、抗过敏、化痰药物止咳化痰。
4.鼻塞流涕:使用抗过敏、抗水肿、抑制腺体分泌药物缓解鼻部症状。
5.局部用药:使用雾化吸入激素、抗生素、化痰药、解痉药物治疗、咽炎、咳嗽、气喘。
西医治疗的优势是:检查化验更加充分确凿,静脉用药吸收更迅速、补液更方便,抢救危重患者措施也更加丰富。至于普遍担心的抗生素滥用、激素滥用、输液反应等问题,在正规医疗机构发生率都比较低也不必多虑。
中医治疗
中草药治疗一定要由专业中医大夫开方,千万不可道听途说、网上自查、擅自乱用。一般来说,在流感咳嗽流行季节,可以通过中草药调整人体内环境、增强抗病能力、扶正祛邪、未病先防。若是素来体质偏弱或者外感强烈疫毒患病,那么采用中药治疗或是中西结合治疗,也能起到加强消灭病原体、减轻发热咳嗽、化痰消食、保护脾胃、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从而缩短治疗时间、减轻临床症状。中医治疗此类病症,常用的治法如下:
1.清热解毒:冬季气候干燥,容易导致人体内热过盛。从而出现口干、咽痛等症状。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金银花、鱼腥草、板蓝根、连翘、黄芩等可以缓解这些症状,同时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2.养阴润肺:气候干燥和供暖以后室内干燥,容易导致人体阴虚,进而出现咽干、口干等症状。使用养阴润肺的中药,如:沙参、麦冬、百合等可以改善这些症状,同时增强人体抵抗力。
3.益气固表:冬季气候寒冷,容易损伤体表有防卫作用的正气。从而出现乏力、自汗等症状,使用益气固表的中药,如:黄芪、白术、防风等可以改善这些症状,同时提高人体的抵抗力。也可以在症状消除以后,继续调理一段时间护固脾胃、肺气,避免再次外感。
中医治疗的优势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可以在一幅药里同时兼顾到多种症状同时用药,比如:兼有痰湿重的区分寒痰热痰,加用温化寒痰或清热化痰中药;兼有脾胃虚弱、吃饭不好、或者积食的,加用养阴益气、健脾和胃、化积通便的中药。中医治疗可以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辩证类型,采取个性化的、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但客观的讲,中医治法的灵活性也导致了一些人滥竽充数。
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传染源:冬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避免接触传染源是预防咳嗽感冒的重要措施之一。建议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同时也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如勤洗手、勤洗脸、戴口罩等。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冬季室内空气流通不畅,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建议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健康。同时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净化室内空气。
3.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冬季天气寒冷,人们容易贪睡懒觉,但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对于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建议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早睡早起,避免过度疲劳。
4.增加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构成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冬季应该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比如:牛奶、豆浆、蛋类、瘦肉、鱼类等。
5.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预防呼吸道感染疾病发生。如:猕猴桃、柑橘、西红柿、胡萝卜、绿叶菜、绿杆菜、蘑菇等。
6.积极锻炼身体: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冬季咳嗽感冒。建议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同时也可以进行呼吸操等简单的锻炼方式,以增强心肺功能。需要注意的是:户外锻炼尽量选在阳光充足、气温适宜、空气质量良好时进行;出汗以后迅速用干毛巾擦干,不要风干或晾干。
关于冬季流感咳嗽的话题就先聊到这儿了,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欢迎给我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