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菌性咽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多雨季节,袪湿只会煲汤还可以这样做
TUhjnbcbe - 2024/4/12 8:33:00

近期连日雨水,时冷时热,不少人觉得昏昏沉沉、完全提不起精神,食欲也不好了,甚至感觉到脸上总是油乎乎、黏腻不舒服,广东人大多都知道这些都是“湿气”的表现。

中医认为,湿是六大致病因素之一,所谓“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如果不及时袪湿,不仅会让人身心不畅,患疾病时更会使病情迁延难愈。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湿气?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袪湿,

以下四点可以参照一下——

1

看大便:

大便不成形,而且便溏,又或者是大便粘马桶,很难冲,都说明体内有湿气。如果是既有便秘,解出来时大便又不成形,这说明体内湿气比较重。

2

看舌头:

如果舌苔黄中带腻,说明体内有湿气,舌苔越黄越腻,说明湿气越厉害。

3

看皮肤:

身上出现瘙痒或皮疹,特别是在下半身阴囊、脚等部分,也说明体内有湿。

4

看精神:

如果每天早上起床时总觉得困,头发昏,像是有东西裹着,就是中医里说的“湿重如裹”,打不起精神来,也懒得动弹,这说明体内湿气已经很重了。

如果被上述信号戳中,

可能就要考虑祛湿了。

如何有效去除湿气呢?

中医祛湿一般用渗湿、利湿、健脾、益气等方法,使脏腑气血调和、水液代谢有常。广东夏季适用的祛湿中药有茯苓、白术、五指毛桃、苍术、绵茵陈、五加皮、赤小豆、扁豆、芡实、砂仁、茅根、薏米、灯芯花、木棉花等。不过,建议市民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来使用。

粤姐姐这里推荐几道居家日常调理茶汤方,不妨根据个人需要试试——

广藿香紫苏茶

材料:广藿香3克,紫苏3克(1人份)

做法:加水毫升沸水煮5分钟

功效:祛湿解表和中。尤其适用于夏日贪凉吹空调太过受寒导致的感冒,出现恶寒发热,头身困重疼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胸脘痞闷,舌淡红,苔白腻等。

白术黄芪茶

做法:取白术10克、黄芪30克、防风10克,用开水泡之当茶饮。

功效:甘香健脾,补中益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适用于体质较差、容易感冒的人群。

五指毛桃土茯苓煲瘦肉

材料:五指毛桃根和土茯苓各克,瘦肉1斤,陈皮5克,盐少许。

做法:五指毛桃根和土茯苓洗净后浸泡片刻;瘦肉洗净切成块,汆水捞起备用;用汤煲煮水,沸开后加入所有食材,武火煮10分钟再转文火煲一两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祛湿,益气健脾。

赤小豆粉葛煲鲮鱼汤

材料:赤小豆克,粉葛克,陈皮少许,鲮鱼克,生姜3片。

做法:赤小豆、陈皮洗净;粉葛削皮洗净,切块;鲮鱼去鳞及内脏,洗净,慢火煎至微黄;把所有材料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毫升,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小时,放适量食盐调味便可。

功效:具有清热利湿,解肌消肿。尤其适用于外感湿热之邪,症见热毒痈疮、关节屈伸不利、舌红苔黄之人服用。

除了煲汤,“祛湿”还可以这样做

当然,不要万事靠煲汤。这个季节里,环境潮湿,不时淋雨、涉水等“外湿”的因素,还有不少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都可能会导致人体津液运化失常停聚而出现“内湿”,所以,想袪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环境避湿

潮湿多雨的季节里,要特别注意:不要经常待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注意开窗透气;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淋完雨、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要及时清洁擦干足部,保持干爽。

运动袪湿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运动时间以清晨和傍晚最佳,同时运动出汗量不宜过大。

如何检测自己身体祛湿的效果呢?比如连续运动半个月,感觉自己的身体比以前轻盈了,起床的时候没有那么疲累乏力,没有了湿重如裹的感觉,同时发现大便不怎么或者不粘马桶了,这就表示达到了祛湿的效果。

饮食避湿

在多雨潮湿季节,如果饮食不节,也会易生内湿。广州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刘凤斌教授提醒,以下食物容易生湿,“怕湿人士”要注意少吃了。

●煎炸、烧烤食物

如炸薯条、炸鸡、烧鹅、烧乳猪。广东人多湿热,不仅是因为地处亚热带,潮湿、气温高,还跟饮食有关。高温烤制、煎炸、烧烤食物较为油腻,不易消化而生湿热,会加重脾胃的负担,久而久之则伤脾胃。

●辛辣食物

如麻辣火锅、川菜、湘菜。过食辛辣食物,也会生内热,热常与湿相合为病。

●冰凉食物

如凉菜、冰饮、酒、雪糕。过食冰凉食物,易损伤阳气,导致脾胃虚寒。酒本身就“性热而质湿”,白酒湿气更重,大量喝则伤脾胃阳气,而助湿邪。

●凉茶

清热解毒类的凉茶如癍痧凉茶、廿四味凉茶等。频繁饮用凉茶也可导致脾胃虚寒。相对而言,薏仁祛湿茶,五花祛湿茶没那么寒凉,但如果喝太多,也对脾阳有损,反而越祛越湿。特别当喝凉茶后出现没胃口、拉肚子时,意味着脾胃受损,应马上停止饮用。

●湿热水果

如芒果、菠萝、榴莲等。热带水果多湿热,注意不宜多吃。

穴位排湿

医院主任医师曾红文介绍,在人的身体上就藏着有效“去湿穴”,没事儿的时候常按揉,也可以帮助你“逼走”体内的湿气,而且也操作简单、方便,经济。

常用的排湿穴位有:阴陵泉穴、丰隆穴、大横穴、足三里穴、委中穴、曲池穴、极泉穴,只要认准这几个“排湿口”,就可以做到轻松祛湿。

阴陵泉穴:阴陵泉穴是属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有排渗脾湿的功效,是常用的“祛湿大穴”。

按摩方法:以拇指点按为主,每次按摩3~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用艾柱熏灸此处10~15分钟。

丰隆穴: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之络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主治脾经及胃经的疾病,有沉降胃浊、化痰湿的功效,是“祛湿化痰大穴”。

按摩方法:以拇指指面着力于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持续5~10分钟为宜。

大横穴:大横穴是足太阴脾经之穴,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左右各一,有运转脾经水湿之功效,全身的湿气都能由它驱除,同样是“祛湿大穴”。

按摩方法:用两拇指同时点按左右两侧的大横穴,持续3~5分钟。或用手掌以顺时针的方向摸腹20~30圈,同样能有助通便祛湿。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位于髌骨下缘3寸(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宽度即为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拇指指关节横度)处,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功效,是“强身健体大穴”。

按摩方法:一是每天用拇指按压足三里穴5~10分钟,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酸胀、发热的感觉。二是可用艾条艾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伤皮肤为度。

委中穴:该穴位于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位置,简单来讲就是位于腿窝的中心点上。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而膀胱经正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腰痛等疾病的发生。

按摩方法:平时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拨动或者敲打不少于36下。

曲池穴: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或者肩周炎)、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感冒发热、咽喉炎等。

按摩方法: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

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主治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肩臂疼痛等疾病。

按摩方法:可以去心脏的火毒,应常常去按揉,或者拨动,一般不少于36下,最少一天两次,以疏通经络,还可起到调理睡眠和解决心脏不舒服的问题,包括经常不明原因出现的心悸、胸闷情况。

相对于以食疗或药疗祛湿,

利用按摩祛湿的方法

不但更方便、经济,

也不用担心增加肠胃负担,更适合老人家

不妨一试哦。

来源:广东卫生信息、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广州中医院、医院、医院

1
查看完整版本: 多雨季节,袪湿只会煲汤还可以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