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逐渐转热,病*也开始肆意流行,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在此,沙梨园幼儿园长乐分园提醒家长们应做好各项防范哦!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
?传染性
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
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
夏秋季为高发季节
主要侵犯1~7岁小儿。
?病程
疱疹性咽峡炎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引起。
?临床症状
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
小婴儿因咽痛影响进食,少数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等。
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在发病早期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随后出现掌心、足底、臀部及膝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特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A组病*所致,好发于夏秋季,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性咽炎。
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
①潜伏期
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在大量复制。
②前驱期
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③水疱期
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④溃疡期
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⑤全身和咽部症状一般在一周左右自愈,预后良好。
个别患儿(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症状严重,发病期间会出现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还有几种感染性疾病
也会出现疱疹
容易与疱疹性咽峡炎混淆
比如手足口病、麻疹、水痘
我们来看看这几种疾病的区别在哪里↓↓↓
疱疹性咽峡炎预防为主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目前没有相应的疫苗,关键要做好预防工作: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居室多通风,在疾病高发期间,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
?孩子被褥及玩具要定期清洗消*。
?6月龄~5岁的适龄儿童可接种EV71灭活疫苗(但请注意,不同疫苗产品的适种年龄略有不同),预防由EV71病*所引起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等疾病,减少重症、死亡病例的发生。
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较强,应注意隔离治疗,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忌食刺激性食物,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患儿一般在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危及生命。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为对症治疗。
手足口病的高发期
从手足口病监测显示,每年3月底开始,手足口病开始高发,到四五月份达到高峰。每年的4~7月和9~11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其中4~7月是全年第一波发病高峰期(主高峰期),9~11月是第二波发病高峰期(次高峰期)。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病*的传播,虽然有空气传播的可能,但仍是以粪口传播(即消化道传播)为主。因此,在少到公共场合的同时,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