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菌性咽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春捂秋冻rdquo之春 [复制链接]

1#

中国早有俗话说“二八月乱穿衣”,就是指在农历的二月和八月,这两个时间段里人们的衣装打扮容易出现“混乱搭配”的现象,而在阳历上,这两段时间也是冬春换季时和夏秋换季时。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人的体温总是保持相对恒定,一般在37℃左右。如果体温太高或太低,都会使人体生理功能受到损害。

“春捂”就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过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会难以适应,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而入,容易引发过敏性鼻炎,咽炎,中耳炎等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春季中自然界气温处于上升阶段,但室内气温由于房屋热惰性跟不上室外而产生内外温差。这种温差在一天中以晴日午后达到最大,常常有3-5°C之多,甚至更大得多。特别是,从温暖阳光下走进阴凉的室内,老人和病人需添衣春捂,才能避免受凉致病。由于中国在同纬度上春季升温最急,因此才诞生了中国特殊的“春捂秋冻”的养生谚语。

冬去春来,是从冷转热的过渡阶段,天气虽然已经暖起来,但是气候经常变化,一会暖一会冷,往往是太阳出来后,风和日暖,遇到刮风下雨就会冷起来。由于人们在冬天已经习惯了多穿衣服,到了春天如果把衣服脱得太多,就会不适应气候变化而容易着凉得病。所以,人们在初春季节要有意捂着一点,慢慢的减衣服。

当然凡事皆有个度,“春捂秋冻”并不排除根据气温变化。所谓春捂秋冻,其实是人在适应天气的变化。人们的体温总是要保持37摄氏度左右,一方面靠自身调节,同时也要靠增减衣服来协助,如果春末和深秋,仍捂得很多或穿得过于单薄,这样的“春捂秋冻”就过分了。每年的3月和11月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一方面是气温变化大,同时与衣着调适不当也有很大关系。人的体质不一样,有的人湿热,有的人阳虚。所以春捂秋冻应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增减衣物。保持适当的身体温度即可,不要过于强求。

春捂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01

春捂要注意温度

当天气预报显示,当天的温度在15摄氏度及以上时,可以适量脱点衣服。如果低于这个温度,最好不要过早地脱衣服。以免不经意的受凉,带来头疼脑热。当然,由于每个人对冷热的感知不一样。所以只要你感觉太热,难以忍受,也可以脱掉衣服。但是在气温下降之前,要及时穿上。

02

春捂要有度

春天来临,一味相信老话,一个劲儿地捂。即便咽喉燥热,身体不断出汗,还是不脱衣服。这时候当气温下降,冷风一过,人反而更容易着凉。所以,春捂也要有度。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变化,适当增减衣物。

03

捂到清明前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气候虽然温和,但是也善变。如果突然下雨刮风,抵抗力差的,身体素质弱的可能会因此感冒。因此,春天要捂着点。但是也不能一直捂着,到了清明前,气温基本稳定,这时候可以适当减少衣服。用轻松的心态,迎接春光。

04

要捂对地方

有的人在春捂的时候,会将浑身上下包裹得严严实实。但是这时候,不仅身体负担重,还会导致燥热等。作为医生,我们认为,人体下半部分血液循环比较差,相较于上半身,容易受到寒冷侵袭。所以,春捂要捂对地方,平时做好手腕,腰腹部,小腿以及脚踝的保暖。出门的时候戴上手套,在腰腹部加点衣服遮挡寒风。穿稍微厚点的裤子,袜子要是纯棉吸汗的。最好不要过早地脱去这个厚袜子,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以用加上红花的水泡泡脚,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将被子盖好,做好下半身的保暖。要保持上薄下厚的原则,适当穿得暖和一点。

05

保持心情舒畅

如果经常处在负面情绪中,也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不仅要身体健康,还要注重心理健康。用美的眼睛发现身边的美好,保持轻快的心情。伸展双臂,用轻盈的身心拥抱盎然生机的春天。

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