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妇科病,不少女性就头疼,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折腾来折腾去,就是不见好,时间久了,整个人状态都不好了……
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结构,如:阴道比较短,又与尿道肛门位置邻近,很容易诱发感染,导致妇科疾病;再加上特殊的生理现象,包括月经、怀孕、哺乳期等,身体激素水平改变,抵抗力下降,更易发生妇科病。
数据显示,有近97%的女性一生中会发生1-2种妇科病。而且,临床上有些妇科疾病,让医生都觉得头疼……
今天可可就与大家一起聊聊,妇科疾病中的五大“烫手山芋”!
1
反复瘙痒难耐——霉菌性阴道炎
此病是由白色念珠菌(一种真菌)感染引起的。
1症状表现
以外阴瘙痒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常坐卧不宁、痛苦不堪,还可伴有尿频、尿痛,阴道分泌物呈豆渣样。
2可怕之处
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一般炎症治愈率可达到80-90%。但它的可怕之处在于易复发,数据显示,约45%的妇女经历过2次及以上的发病,而且还有一种叫做RVVC的难治性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更是棘手。
3治疗建议
要治愈霉菌性阴道炎,足量、足疗程、正规的治疗是关键。另外,治疗后,一定要注意卫生,比如:
①每晚清水洗外阴;
②勤换洗内裤,内裤洗完之后最好太阳暴晒;
③性生活前后男女双方最好都及时清洗外阴等以避免复发。
2
经久不愈、反复发作——盆腔炎
盆腔炎一般指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包括子宫、输卵管和卵巢这些部分的炎症感染,可一处或几处同时发病。
盆腔炎通常是“两面夹击”的共同作用所致——外部的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会趁性生活之机溜入体内;而原本寄居在体内的金*色葡萄球菌和一系列厌氧菌,则容易在免疫下降时“作乱”,进而导致盆腔炎。
1症状表现
急性盆腔炎者发病急,病情较重,患者皆有不同程度的发冷、发热和小腹痛。有时泌尿道也可出现受压迫症状,如尿痛、尿频、排尿困难等,阴道也可伴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
2可怕之处
接受正规治疗后,急性盆腔炎往往能有一个比较不错的预后。但是,也有很多人会由急性盆腔炎最终转变成慢性盆腔炎,这时输卵管、卵巢易粘连包块,且与周围粘连,抗炎药物不易进入,就比较难治愈了。
针对盆腔炎,注意卫生也是治疗和预防的重中之重!
3
具有恶性特征的良性肿瘤——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又被称为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了子宫腔和子宫肌层以外的部位。
1可怕之处
当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内壁以外的身体部位,就会像恶性肿瘤一样种植、侵袭、向远处转移。它不仅会出现在输卵管、卵巢,引起巧克力囊肿、不孕;也会出现在肾、肺、大脑和四肢中。
当其转移到肺里或鼻腔,就会造成经期咳血、流鼻血;转移到直肠或膀胱,可造成经期便血、尿血;转移到卵巢等部位,由于“经血”无法排出,淤血堆积,就会形成囊肿。
内异症病情复杂,很容易误诊,错过了早早发现疾病的机会;而且25%的患者没有任何症状,难以发现。
2早发现的方法
腹腔镜检查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内异症最佳诊断方法,所以一旦出现痛经进行性加重、性交疼痛、怀孕困难、伴随月经周期性的疼痛等症状时,最好去做个检查。
4
严重粘连致脏器损伤——
多次剖宫产手术
虽然对于剖宫产次数没有硬性的规定,但妇产科医生表示:剖宫产次数越多,相对来说风险就越大,手术难度也就相应地增大。
1可怕之处
妇科手术后可能会出现感染,产后护理不当也会感染,再加上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容易造成盆腔粘连。
据美国的一项临床数据显示,首次剖宫产手术后,粘连的几率在12%-46%,二次剖腹产手术后粘连的几率在26%-76%,三次剖腹产后粘连的几率在86%。
粘连的情况越严重,术中的出血风险就越高,术后恢复也不尽理想。所以妇科医生建议能顺产就顺产。
除了多次剖宫手术,反复人流同样会引起宫腔粘连的情况,同样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所以在此提醒大家注意性生活的安全措施。
5
在沉默中爆发的“杀手”——卵巢癌
它的病死率高居妇科肿瘤“榜首”!由于卵巢深藏于盆腔之中,体积很小,所以卵巢上长个小东西很难在早期发现。所以70~80%的患者诊断时已经是晚期,预后差,5年生存率仅在20%左右,且治疗后两年内的复发率为70~80%。
总的来说,卵巢癌难早发现,难治疗,发病率越来越高,因而形式严峻。
1卵巢癌早期可能症状
症状虽然隐匿但并不是没有,只是容易被忽视。
①腰腹部隐痛、钝痛;
②外阴及下肢水肿;
③不明原因的腹胀、便秘、反酸、胃部灼烧等,甚至短时间内迅速消瘦;
④月经异常,可能有不规则出血、月经过少或闭经、绝经后出血等。
尤其是以下高危人群,一旦出现不适,一定要及时就诊检查。
2卵巢癌的危险人群
①未婚、未育、不哺乳的人;
②初潮早,绝经晚的人;
③有妇科疾病,像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炎、盆腔炎等;
④有卵巢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家族史的;
⑤长时间的高脂饮食;
⑥长期压力过大、精神紧张;有熬夜、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
日常生活中,女性该如何预防或是应对妇科炎症、子宫肌瘤、卵巢癌等疾病?
在《我是大医生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