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菌性咽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镇阴汤治疗慢性咽炎摘自罗大伦神医这样 [复制链接]

1#

镇阴煎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引火汤源头在于镇阴煎)
  熟地30~60克牛膝6克炙甘草3克泽泻4.5克肉桂3~6克制附子1.5~2.1克,或3~9克
  用水毫升煎服。
  阴虚于下,格阳于上,则真阳失守,血随而溢,以致大吐大衄,六脉细脱,手足厥冷,危在顷刻而血不能止者。冷服亦治格阳喉痹上热者。
  如兼呕恶者,加干姜(炒*)3~6克;如气脱倦言而脉弱极者,宜速速多加人参,随宜用之。
  镇阴煎
  熟地*4钱,泽泻5分,怀牛膝5分(盐水炒),制附片3钱,僵蚕2钱,银花1钱5分,肉桂4分(去粗皮),炙甘草1钱,煨姜1片。
  《白喉全生集》。
  白喉虚寒证。白见于关内,色明润成块,甚或凹下,不红不肿,不甚疼痛,饮食稍碍,舌苔白滑,二便如常,或自溏泄,间或寒热往来,两颧作红,嘴唇燥裂。
  水煎服。

可以用于治疗慢性咽炎发作难受的时候。和口腔溃疡严重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试服。喝一付药,如果有效果,可以再服两付。如果无效果,就不用再试了。

《景岳全书·卷二十八》提出了阴虚喉痹、阳虚喉痹、格阳喉痹三种.治疗上:

1、对阴虚喉痹应壮水。“火甚宣滋阴,八昧煎之类主之。若因思虑焦劳兼动心火者,宣二阴煎主之”。

2、对格阳喉痹,以温补命门为法,“宜用镇阴煎为上,八味地*汤次之,或用蜜附子含咽亦妙”。

3、对阳虚喉痹者,“宜速换回元气,以人参一味浓煎,放心徐徐饮之。如痰多者或加竹沥、姜汁亦可”。

由于其对喉痹的病机认识较前更深更广,治法亦更为丰富,对后世辨治喉痹有很大的影响。

罗大伦讲坛:

再讲个镇阴煎的医案。


  这是一位少年,这位估计是刚结婚,总之是性生活多了些,张景岳说,有的人身体本来就弱,如果房事多了,很容易损伤了肾精,也就是肾阴伤了,这样肾中剩下的那点儿阳气无所依托,就很容易漂浮到上焦,形成热证,但是下面是寒冷的,张景岳说此时要诊患者的脉,这种脉一定是细微的,或者脉是浮的,但是一按,非常的空。


  这位少年本来是患的外感伤寒,患了七天以后,突然就开始鼻子出血了,一开始大家还以为这是病要好了呢,因为张仲景说过,外感病中鼻子出血和身上出汗是一样的,都是邪气外出的途径,民间也有这种说法,说感冒了,鼻子出血就是要好了,但是这位的反应显然和大家想的都不一样,这位的血是从鼻子里不断地流出,从早晨辰时开始,到了下午的申时,患者的家属反应流了有一斗的血!


  这是一个很恐怖的场景,这血就那么滴滴答答地流着,愣没人能止住,此时再看这位少年,已经是奄奄一息,就连呼吸都开始微弱了。


  当张景岳被请来的时候,第一个印象就是患者要病危了,此时这位患者的身体已经是冰冷了,眼睛也已经直了,这血还滴滴答答地往桶里淌呢,于是赶快诊脉。


  当时的情景很乱,患者的父母还在身边号啕大哭,这都给张景岳的诊断带来了很大的干扰。


  但是,张景岳那是诊断高手,他的手一搭脉,就马上判断出,这位是个虚阳浮越的上热下寒证。


  于是,马上给患者开了自己的镇阴煎,方子我们前面说过了,是重用熟地,然后用少量的肉桂等药引火归原,其思路就是把肾中的肾阴补足,这样使得阳气有所依托,然后再引火归原。


  患者家里马上就按照张景岳的方子给这个少年服下去了,结果,一付药以后,鼻子里的血就不出了,身上也开始感觉温暖,然后张景岳再根据这个少年的身体情况,又调理了一下,这个病就痊愈了。


  这是张景岳第一次治疗这种鼻腔的出血,从那以后,凡是碰到这个证候的,张景岳全是这么治疗的,“无不响应”,治疗得很是神速,张景岳自己也很自豪,他说这虽然是金匮肾气丸的思路,但是,这个镇阴煎对这种病证的疗效要迅速很多啊。


  


  再说个吐血的患者,其实这个吐血从现代医学来看,病因挺复杂的,有上消化道出血,有呼吸系统出血,都会从嘴里吐出来,有的上消化道出血很是危急,下了胃镜下去,喷射的血液都把视野给挡住了,根本就查不出哪里出血了,当然,古代没有胃镜,更是无法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所以只能根据身体的整体表现来分析,然后确认出血的根本原因,进行调理。


  


  这不,张景岳就遇到了这么一位,他姓倪,是个孝廉,这位老倪同志都四十多岁了,为了生活,还经常给报纸写点文章等的赚点儿稿费,给广告公司写点宣传保健品的文案什么的,所以熬夜在灯下奋笔疾书那是经常的事儿,中医说啊,思虑伤脾,所以这位的脾经就不那么的强健,一过份劳累了,就会呕吐,每次碰到这种情况,都会来找张景岳,张景岳也就随证治疗,每次恢复得都还很快。


  这一年的夏天要结束的时候,老倪同志手头的活多了点儿,连着几天都熬了夜,白天还要出去应酬,“连日交际”(提示中文系的同学,“交际”这个词看来打明朝就出现了),结果坏了,就开始吐血了,不但上面吐,下面还泄血(这里没有说明颜色,如果是胃出血,便出来的应该是板油样的黑色),吐出来的血每次有手掌那么大一滩,或是红色的,或者是紫色的,很是吓人。


  这下开始担心了,才想通,买什么房子啊,还是身体的健康重要啊,于是就赶快找人去请张景岳,可是恰巧,张景岳到别的地方出诊去了,没办法,就请了另一位比较有名气的医生。


  这位医生来了以后,一看日子,这是夏天啊,夏天属火,正是火气当令,而你又是操心上火患的病,这两股火加在一起,不吐血才怪呢!


  于是就开了清火的药:犀角、地*、童便、知母等的,这里面的药物我们大家都熟悉了,以前的各位医家也经常用,但是,中医就是有这么个特点,就是这些药,你用对了就治病,用不对就耽误事。


  显然这位医生就没有用对,这些药老倪同志服用了两付,结果是吐血吐得更厉害了,而且体力开始明显衰竭,脉搏跳动得也更快了,这下这个医生吓坏了,说:“这脉搏跳动得这么快,你的体内该有多大的热啊(这位一直认为脉数为热来着),这么生猛的药我都用了,居然还控制不住,唉,可叹啊,‘不可为矣’”,在过去,医生一说“不可为”,就是这个病无法救治了。


  这下老倪同志的儿子无比惶恐,于是赶快又来到了张景岳的家里,正好张景岳回来了,于是就一起来到了老倪家。


  张景岳一看,此时确实是病情危重了,一般的医生,这个时候就不能出手了,因为很容易让患者死在自己的手上,但是张景岳还是出手了,他诊完脉,就给患者开了人参、熟地、干姜、甘草四味药,量特别的大,然后喝了下去。


  正好旁边有个医生,看到这个方子后,吓得捂住了嘴,直想夺路就跑,怕看到可怕的后果,后来想想,还是别跑了,看看热闹吧。


  这付药第一次喝下去后,患者没有什么反应,第二次喝以后,往上呕的劲头就小了,这下张景岳就又在方子里加入了附子、炮姜各二钱,用了人参、熟地各一两,白术用了四钱、炙甘草一钱、茯苓二钱(那位医生看到方子,再次想夺路而跑),*昏的时候服的药,服完以后,患者竟然开始睡觉了,一直睡到四鼓时分,然后又喝了一次药,这个时候,血就不吐了,于是张景岳就又开始用了很多的温补药,调理了十多天,这位老倪同志就算是彻底地好了。


  在旁边看的那位医生越看越吃惊,看到患者最后居然好了,“乃始心服”,对张景岳说:“如果你不在这里,那这位老倪一定会被童便、知母、犀角等药给害得丧命的,但是人们不知道,还得夸那位医生呢,大家会说:‘你看,人家早就预料到了,会出现这个结果,真是很牛的医生啊,理论搞得头头是道的(终是识高见到)’,不过您可得给我说说,为什么这个病用温热药却能好呢?”


  张景岳说:“他是按照火证来治疗的,可是,你要把病情诊断清楚啊,这个人他不是火证,他是因为脾虚,气不足了,导致的气不摄血(中医认为血液是在气的统摄下运行的,气不摄血则血就妄行),如果再用寒凉,那么必然伤了脾阳,这就会导致病情恶化啊,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中医诊断学啊!同志!”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该有疑惑了,怎么翻来覆去就是这几味药,什么犀角、附子的,为什么这位用了就救人,那位用了就害人,看来这药是没有对错的,药就是药,是用药的人有高低,可是这里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是啊,我们看了这么多的医案,用的药无非就是两大类,温药和凉药,用药的味数也就是那么多,还没超过几十味呢,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错误判断呢?


  原来,问题就出在诊断的水平高低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