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菌性咽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化大国崛起说中医5 [复制链接]

1#
第五讲中西医辨病方法的区别所谓辨病就是医生根据诊病所收集到的与疾病相关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包括疾病的病因、病机、病性、病位等,帮助疾病诊断的思考过程。这个过程,中西医的区别是很大的。西医只辨病,中医是辨病与辨证结合,并以辨证为中心的。西医辨病的目的主要是将疾病进行归类,对号入座,以方便对症治疗和用药。其特点主要体现在病名上。其病名多以疾病的症状表现、特点和检测指标为依据。如有红肿发热及疼痛的归为炎病,如鼻炎、喉炎、肺炎、肝炎、胃炎等。其中,如明确检测到细菌和病*的,往往加上细菌和病*名称,如:新冠肺炎、支原体肺炎、甲型肝炎、淋菌性尿道炎等;有结核、肿块和异物的称为占位性疾病,多以病位命名,如乳瘤、子宫瘤、血管瘤、肠结核、肾结石、肝囊肿、淋巴癌等;外伤性和损伤性的疾病,往往以受损伤的部位和病性命名,如:骨折、错位、伤皮、伤肉、伤筋等,哪儿损伤、哪儿错位就以哪儿命名。症状与检测指标关联度高的,以指标命名: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甲亢、白血病、缺铁性贫血等。症状复杂多样、病因不明确、指标特异性不强的疾病的命名往往分为三类:一曰综合征,由一组相关联的的症候组成,多以发现者的姓名或症状特点与病位命名,如美尼尔综合征、白塞氏综合征、白塞氏综合征、帕金森综合征、少儿多动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等。二曰神经性疾病,如神经性头痛、神经性皮炎、神经性耳鸣、神经性抽动症、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脱发、各种神经性官能症等。三曰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紫癜、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等。中医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病的命名依据其发病的部位、脏腑、病因、形态、特征、范围等,目的是通俗易懂,是便于大众识别、与大众交流的。中医不以辨病为止,而是进一步认识疾病,对每一种病的病因病机进行剖析,然后将疾病归纳为各种证型,以此来指导治疗,大大提高了治病的准确性。比如:咳嗽是中医的病名,中医通过辨证,把咳嗽分为风寒、风热、风燥、痰湿、痰热及肝火犯肺等六个证型。这六个证型含括了咳嗽这个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可见,不论中医西医,病名都要尽量一目了然,简单易懂。一是沟通的作用,尽量让老百姓知道和明白;二是对号的作用,西医凭病名寻找治疗路径,中医凭病名寻找主症。断病是西医的诊病的结束,而中医却只是诊病的开始,中医最重要的工作是知道病后,再找到这个病的病因病机,通过辨证找到这个病的证机类型,才算是诊病的结束。辨病基本上是按图索骥,专业性不强。辨证是透过现象见本质,是能动的思考和分析过程,专业性较强。在后面的内容中,因中医以辨证为中心,西医只有辨病,所以中医就讲辨证,西医就讲辨病。一、中医辨证1、中医的辨证方法概述中医是在整体观念、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脏象理论、经络学说等基本观念和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气血营卫辨证、经络辨证等辨证的方法,根据诊病收集到的症状和体征信息,追根溯源,寻找病症现象与脏腑气血运行的关系,与人的精神活动和生活习性的关系,与天地自然运行的关系等,找到疾病的病因和病机,然后对疾病作出的诊断。中医不以辨病为止,而是将病继续分析,根据病因和病机的不同,然后再将疾病划分为不同的证型,使诊断的结果更接近疾病的本质。2、中医辨证的优点A、中医辨证的优点是比较宏观全面,不放弃每一项对疾病有诊断价值的信息,包括全部的症状和体征。思维全面而深广,疾病与人体内各系统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与气候的关系、与环境的关系、与行为习惯的关系、与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与情绪变化的关系等都是中医辨病时的考虑对象。所以。中医追寻病因病机的的过程,也是认识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过程,从中国文化来说就是悟道的过程,从西方文化来说就是追寻真理的过程。因此,中医对疾病的诊断更接趋于本质。B、中医诊断疾病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思维,使中医的诊病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全方位的审视,所以,中医不需要分科,也不适宜分科,一个真正合格的中医都是全科医生。对医院来说,有几个真正合格的中医,可以节约大量的岗位设置。既方便群众,又节约开支。3、中医辨证的不足之处A、中医辨证过于依赖医生的能力与经验,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最大特色,所以辨证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中医医生整体水平的高低,而辨证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的提高过程,是一个追寻真理的过程,没有极限,也没有固定标准,只有前人留下来的如海洋般的知识和经验,靠学习者去反复学习、实践和验证。所以,造成了中医医生的学识水平差别较大,合格的中医医生难以培养的原因。B、因上述原困,中医医师之间对同一个人的疾病的辨证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若用厨师来比喻,厨师做出来的菜是有差别的,不能要求每一个厨师都达到特级水平,一般能达到合格水平就可以出道当厨师了。二、西医辨病1、西医辨病方法概述西医辨病工具包括了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及诊断学等,由于西医秉承的是还原理论,在组胞、组织、分子及影像变化中寻找病变,所以,西医的诊断是由多个科室的医生完成的。化验室、影像室、病理室等,即是病理信息的采集者,也是辅助诊断者,主治医师是最后诊断者。由于西医是以有形的疾病因子为诊断依据的,所以十分依赖检查的结果,比如检查得到细菌、病*、增生、肿瘤等,其本就可以确诊了。因为西医只需要辨病,不需要辨证。比如找到肺炎球菌球,杀菌即可;新冠病*感染,接种疫苗即可;有肿瘤增生,切除即可;有伴生症状,对症施治即可。不要求进一步寻找病机,因为病机是系统性的问题,具有宏观性和不确定性,不是用仪器设备就能找到的。此外,人体生理元素和生化物质减少与增加,超出一定范围,也要诊断为有病。2、西医辨病方法的优点A、西医的辨病比较简单,比较程序化和标准化。所以,只要检查准确,大多数时候对照工具书就行。B、西医的辨病方法对医生的个人水平依赖较小,不需要太高的文化,需要的是细心、耐心、熟练度与责任心。C、西医的辨病方法让医生诊断结果大同小异,差异性较小。只有在检查结果比较模糊,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时候。或者化验指标所对照的诊断结果互相矛盾的时候,才比较难以下结论。3、西医辨病方法的不足之处A、西医的辨病方法过于机械化,忽视了生命的有机性和整体性,重局部而轻整体、重微观两轻宏观、重体征而轻症状、重形质而轻功能。所以忽略与丢失了很多对疾病诊断的有用信息,得出的结果只是对疾病现象的归类和命名,与疾病的本质无关(所以依据其诊断进行治疗,只能解决现象问题,不能解决本质问题)。至于病人的主观感受,就基本上被忽略了,即使你很难受,但是检查结果没有问题,你也理所当然的被诊断为无病。如果你要继续追问医生为什么会难受,医生也没有办法,也可以给你下一个癔证和神经性疾病的诊断。B、西医的辨病方法过于依赖仪器和设备,使医生离开检查报告就难以诊病;西医分科越来越细,相当于把人体作为片断进研究和治疗,忽略了人体各个部分与整体的有机联系。C、仪器、设备和设施的局限性,造成了西医诊断的局限性,医院之间的技术竞争变相的成了设备和设施的竞争。在此举一个医案,让大家感受一下二者的区别*××,女,六十六岁,住泸州市。年7月初诊。就诊医院的住院病人,听人介绍这儿的医生治病可以,医院出来,到这儿试试(我当时下午在记念标我师父的诊所看诊)。医院住院已经有三十几天了,做的检查不计其数(没带来),专家教授会诊了几次,都没有诊断出是什么病(间接暗示她是精神上有问题),虽然没有诊断出是什么病,但是还是每天给她输液,病人很痛苦,而且不知这样的痛苦还将持续多久,她说感觉快挺不住了,所以很绝望,曾多次想到自杀。自述:潮热出汗不止,全身疼痛发烧,感觉烧得连骨头都发痛,心烦失眠,整日整夜睡不着,度日如年!望之精神倦怠,面色潮红,舌红无苔。诊脉细而数。我认为这是比较典型的和严重一点的阴虚发热证,细一点来说,就是气阴两虚、骨蒸潮热证。其理为:阴虚不能制阳,阳不入阴,积而发热,热扰于心故心烦失眠;阴阳不调则精气无以化生故而气虚;汗为心之液,热蒸心营又兼气虚不摄,所以汗出不止;肾主骨,肾阴虚则阳不能潜藏故而骨蒸发热;脾肾阴虚则阴阳不和而精血少生,血枯气少则骨络不通所以骨痛。其面色潮红、舌红无苔、脉细数也是阴虚发热的典型症象。治则:滋阴益气、养血生津、清热除烦。处方:太子参、*精、山药、甘草、青蒿、别甲、生地、知母、胡*连、银柴胡、阿胶、地骨皮、秦艽、淡豆豉、栀子、麦冬、天冬各10克,丹皮5克,五剂,水煎服。这个方子是阴四君汤、骨蒸汤、栀子豉汤的合方加二冬组成。分别对治气阴两虚、骨蒸潮热和心烦诸症。阴四君汤由太子参、*精、山药、甘草组成,是李时昌老师的独创方也是常用方,老师说事物有阳即有阴,四君子汤治脾气虚,偏于阳,而临床常有脾气虚兼阴虚之证,于是,基于中医藏象、药理和多年临床实践,自创了阴四君方,主治脾气阴虚之证,与四君子汤相对应,一阴一阳以应病变。骨蒸汤由青蒿、别甲、生地、知母、胡*连、银柴胡、阿胶、地骨皮、秦艽组成,也是老师所创,是除蒸名方“青蒿鳖甲汤”的加味。有一次我去老师家,正好有个病人来找老师复诊,我负责抄方,那个病人也是阴虚潮热之证,病势很猛,老师头天开了一剂药,吃后很快就退了蒸热,痛苦全消,这次是来善后的。病人走后,老师就把他头天开的方子口诉让我记下了,名为骨蒸汤;此病人另有心烦懊恼之状,所以加用经方栀子豉汤;发热久病,阴液亏损故用二冬滋阴清热。病人10余天后再来,不是看病,而是专程来谢,谢我救了她的命!她说吃了不到三付药就不潮烧也不痛了,能吃也能睡了,5付药吃完人就基本好了。医院办出院,并责问主治医生:我住院一个多月,为啥你们作了那么我检查还查不出我是什么病呢?为啥没查出是什么病却给我吃了那么多药,输了那么多液呢?花了那么多钱还把我治得死去活来的!你们没办法,为啥我去开了几付中药就治好了呢?主治医生无言以对。未完待续......

关联阅读:

大国崛起说中医(1)

大国崛起说中医(2)

大国崛起说中医(3)

大国崛起说中医(4)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