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注意事项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215/5935279.html秋天已至,天气依然炎热,家长需警惕儿科流行传染病。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这对“病*兄弟”可谓功不可没!
但一提到这对兄弟,
很多人瞬间“脸盲”——
因为它们实在是太像了,
撞脸指数高达99.99%。
那么,问题来了……
问
如何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既然都是由肠道病*导致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它们难免会有很多相似点:
1.感染对象
5岁以下的宝宝是他们重点“照顾”的对象,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手-口途径传播。接触被病*污染的物品、水、食物,甚至吸入其他患儿打喷嚏的飞沫,都会被传染。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由于传播速度快,传染性极强,有时一下子就能“放倒”整个班级!
3.高发季
每年3、4月开始增多,5-7月(夏天)是发病的高峰期,9月后随气温开始回落。
不过,它们也有自己的个性:
疱疹性咽峡炎
得了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最显著的特征是
口腔后部黏膜长灰白色小疱疹
周围有红晕,一两天后溃破。
数量一般不超过10个。
?疱疹性咽峡炎
最主要的症状是发热和咽部充血、疼痛,
通常突然高烧,有时可并发热性惊厥。
其他常见的症状包括厌食、咽痛、吞咽困难,
乏力、头痛、和腹痛、烦躁不安等。
手足口病
而得了手足口病最明显的特征就是
手“烂”、脚“烂”、嘴“烂”,甚至屁股“烂”
(长满水泡、疱疹,容易被抓烂)
所以才叫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而大多数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与感冒非常像,
容易误诊。
有时直到手掌心、脚掌心、口腔黏膜出现疱疹,
才发现是手足口病。
初期一般会有发热、咳嗽、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多数患儿体温会在38℃左右。
问
去年已中招,
今年有免疫了吧?
要特别提醒的是,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患病后不能获得免疫。如果孩子去年患过本病,今年依然可能患病!
所以如果孩子已经患病,要在症状完全消失后方可去户外活动或去幼儿园、学校,以免造成传染。
这两种病是自限性疾病,
大多数情况下5~7天可以自行痊愈。
目前没有任何抗病*药物证实对肠道病*感染有效,
没有特效药,抗生素也没用。
一般是对症治疗(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治疗和护理的重点是缓解不适,
预防由于咽痛、进食减少造成的脱水。
问
既然过几天自己会好,
医院看医生吗?
虽然重症的疱疹性咽峡炎病例十分罕见,但当孩子出现以下症状,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时,,家长应该警惕并及时就医:
持续高热:发热超过39℃,3-5天没有消退的趋势;
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难以安抚,口腔疱疹或咽痛持续或加剧;
严重脱水:无法摄入任何液体,超过6-8小时没有小便;
症状严重:频繁呕吐、头痛、颈部僵硬、视物模糊、抽搐;
心率增快:呼吸困难、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或青紫。
尤其是3岁以下的小孩,更容易发展为重症病例。
医生建议
只要出现手足口病症状,
医院就诊
有少数病情较重的孩子
可能引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并发症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即使抢救过来,也可能留有后遗症
问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讲究卫生,勤洗手
进食前、如厕后、处理呕吐物,特别是游乐场的公共设施(比如婴幼儿摇摇车、滑梯等),一定要及时洗手!小朋友在玩耍后用手抓东西吃,或者直接吮手指,就很容易中招。
避免感染,少去人多场所
带孩子户外活动要尽量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已经得了手足口病或者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至少需要隔离两周。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清洁常漱口,饭前饭后用淡盐水漱口,对于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签蘸淡盐水轻轻清洁口腔。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掩盖口鼻(如无纸巾,可用肘关节),并将纸巾丢至垃圾桶。不要和别人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汤匙等。
消*通风
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处理,防止交叉感染。家中的玩具、家具和厕所等,可用高温(>56℃)、漂白粉或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
病*高发季,
林旭幼育提醒各位家长:
提高防范意识,
培养卫生习惯
做孩子的健康守护者。
让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这对“病*兄弟”
无可趁之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