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菌性咽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你知道吗这些石头亦是良药 [复制链接]

1#

在收藏市场上,掀起一股收藏奇石热,各式各样的石头琳琅满目,价格持续走高,国内、国外各拍卖公司集石头拍卖、鉴定、评估、展览、交易为一体,更促进了奇石的收藏。殊不知,各种石头不仅供收藏家收藏,而且很多石头都可入药。虽然在浩瀚的中药“家族”中绝大多数药物来源于植物,但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仅“金石部”就收载金石类药物多种,这些金石类药物却是临床治病疗疾的良药。下面就看一看,都有哪些石头可以入药。

补肺壮阳钟乳石

钟乳石又名石钟乳,为石灰岩山洞中一种钟乳状的矿石,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性温,味甘,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具有补肺、壮阳、通乳的功效,用于治疗肺痨咳嗽气喘、吐血、阳痿、腰膝无力、乳汁不通等症。

《神农本草经》载:钟乳石“主咳逆上气,明目益精,安五脏,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

注意:阴虚火旺肺热咳嗽者忌服。

坠痰下气金礞石

金礞石又名烂石、酥酥石,为变质岩类蛭石片岩或水黑云母片岩,性平,味甘、咸,主要成分为含钾、镁、铝的硅酸盐,具有坠痰下气、平肝镇惊、消食攻积的功效,用于治疗顽痰咳喘、癫痫发狂、烦躁胸闷、惊风抽搐、宿食症瘕等症。

《本草经疏》载:“礞石禀石中刚猛之性,体重而降,能消一切积聚痰结,消积滞,坠痰涎,诚为要药。”

注意:虚弱之人及孕妇禁服;汤衡在《婴孩宝鉴》中言:“礞石乃治惊利痰之圣药,然止可用之救急,气弱脾虚者,不宜久服。”

清热渗湿用滑石

滑石又名液石、留石、画石,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中的滑石,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砸成碎块,入药称滑石块,研成细粉称为滑石粉。其性寒,味甘、淡,具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的功效,用于治疗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等症,外用可治湿疹、湿疮、痱子等。

《本草衍义补遗》载:滑石“燥湿,分水道,实大肠,化食*,行积滞,逐凝血,解燥渴,补脾胃,降心火之要药。”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滑石撒布于发炎或破损组织的表面,有保护皮肤和粘膜的作用;对伤寒杆菌与副伤寒甲杆菌有抑制作用。

注意:脾虚气弱、精滑及热病津伤者忌服;孕妇慎服。

益肺止血云母石

云母石又名白云母、绿柱岩、银精石,为硅酸盐类矿物白云母的片状晶体,系从花岗岩和伟晶岩中采得,主要包括白云母、黑云母、金云母、锂云母等多个品种,以白云母药用,多煅制或醋淬入药。其性温,味甘,具有益肺、平喘、镇惊、止血、敛疮的功效,用于治疗虚喘、眩晕、惊悸、失眠、癫痫、咯血、吐血、寒疟、久痢、白带等症。

《神农本草经》载:云母石“主身皮死肌,中风寒热,如在车船上,除邪气,安五脏,益子精,明目。”

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

解*敛疮炉甘石

炉甘石又名甘石、炉眼石,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菱锌矿。

李时珍曰∶“炉火所重,其味甘,故名。”其性温,味甘,无*,具有解*明目、收湿敛疮的功效,用于治疗目赤肿痛、眼缘赤烂、翳膜胬肉、溃疡不敛、脓水淋漓、湿疮、皮肤瘙痒等症。

《本草纲目》载:炉甘石“止血,消肿*,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湿除烂。同龙脑点,治目中一切诸病。”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煅炉甘石主要成分为氧化锌,广泛用于皮肤科的疾患,有防腐、收敛、保护作用,治疗皮肤炎症或表面创伤;对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解*化瘀麦饭石

麦饭石又名长寿石、炼山石、马牙砂,是一种天然的硅酸盐矿物,学名为石英二长岩。

李时珍曰∶“麦饭石处处山溪中有之。其石大小不等,或如拳,或如鹅卵,或如盏,或如饼,大略状如握聚一团麦饭,有粒点如豆如米,其色*白,但于溪间麻石中寻有此状者即是。”其性温,味甘,无*,具有解*散结、去腐生肌、除寒祛湿、益肝健胃、活血化瘀、利尿化石的功效,用于痈疽发背、痤疮、湿疹、脚气、痱子、手指皲裂、*褐斑、牙痛、口腔溃疡、风湿痹痛、腰背痛、慢性肝炎、胃炎、痢疾、糖尿病、神经衰弱、外伤红肿、高血压、老年性血管硬化、尿路结石等症。

《中国药学大辞典》载:“大凡石类,多主痈疽。世传麦饭石膏,治发背疮甚效。”相传北齐马嗣明通晓医术,为杨令治背疮,取麦饭石如鹅卵大者,猛火烧赤,纳浓醋中,当有屑落,醋中再烧淬,俟石至尽,取屑晒干,筛极细末,和醋涂于患处,很快痊愈。

现代药理实验表明,麦饭石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能够净化水质,可分解水分子并增加氧离子来活化水,长期饮用麦饭石浸泡的水,可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健胃、利尿、保肝、抗疲劳、抗缺氧和防衰老作用;对镉、铅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以及细菌团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以及其余致病菌,也有较好的吸附功能;使用超声波处理的麦饭石水浴,可以迅速缓解人体筋肉的疲劳,产生自然的按摩效果。

现代用麦饭石制造的麦饭石水机、茶具、碗、锅、石球,粉、石板等一系列产品,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麦饭石还有美容作用,可用麦饭石粉末溶液洗脸、沐浴;将提取物涂于面部,能促进新陈代谢,美白肌肤,使皮肤白皙透亮,对普通痤疮、雀斑、夏日斑、汗疹、腋臭症、汗疮、水疱疹以及由化脓菌引起的皮肤疾患均有效。

平肝凉血代赭石

代赭石又名赤土、紫朱、赭石、红石头,为氧化物类矿物赤铁矿的矿石。

《名医别录》曰∶“代赭生齐国山谷,赤红青色如鸡冠,有泽染爪甲不渝者良。采无时。”性寒,味苦,无*,具有平肝镇逆、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疗噫气呕逆、噎膈反胃、哮喘、惊痫、吐血、鼻衄、肠风、痔瘘、崩漏带下等症。

《本草再新》载:代赭石“平肝降火,治血分去瘀生新,消肿化痰,治五淋崩带,安产堕胎。”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代赭石溶液可使肠蠕动亢进,对小肠也有明显兴奋作用;大剂量使用时,对心脏有抑制作用。代赭石平肝降逆宜生用,收敛止血可煅用,即将刷净的代赭石,砸碎入坩埚内,在炉火上煅红透,取出,立即倾入醋盆中淬酥,捣碎,再煅淬一次,取出,晒干,碾成粗末即成为煅代赭石。

温肾壮阳阳起石

阳起石又名闪石石棉、羊起石、白石,为硅酸盐类矿物,质地致密,晶体为长柱状、针状或毛发样,颜色由带浅绿色的灰色至暗绿色。挖出后去净泥土及杂石,选择浅灰色或淡绿白色的纤维状或长柱状集合体入药为佳。

《本草衍义》曰:“阳起石如狼牙者佳,其外色不白,如姜石,其大块者,亦内白。治男子、妇人下部虚冷,肾气乏绝,子脏久寒,须水飞研用。凡石药冷热皆有*,正宜斟酌。”

阳起石洗净砸碎,可以生用;将洁净的阳起石块,置坩埚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红透,倒入*酒内淬,取出,晾干为煅阳起石,用时宜水飞研细。

中医认为,阳起石性温,味咸,有温肾壮阳的功效,用来治疗肾阳虚衰、阳痿、遗精、早泄、腰膝酸软、宫寒不孕、带下、症瘕、崩漏等症。

《名医别录》载:阳起石“疗男子茎头寒,阴下湿痒,去臭汗,消水肿。久服不饥,令人有子。”

现代研究表明,阳起石炮制品水煎液中的锌、锰、铜等微量元素含量比其生品明显增加,促使原矿物药成份发生氧化、分解等反应,更有利于微量元素脱离原矿物,溶于溶媒中。

清肺软坚海浮石

海浮石又名海石花、浮水石,药材分海浮石和海石花两类。海浮石为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所形成的石块;海石花为胞科动物脊突苔虫或瘤苔虫的干燥骨骼。海浮石全年可采,自海中捞出,拣净晒干;海石花夏秋自海中捞出,清水洗去盐质及泥沙,晒干即可入药。

其性寒,味咸,无*,具有清肺火、化老痰、软坚、通淋的功效,用于治疗痰热喘嗽、老痰积块、瘿瘤、瘰疬、淋病、疝气、疮肿、目翳等症。

《本草正》载:海浮石“消食,消热痰,解热渴热淋,止痰嗽喘急,软坚症,利水湿。”海浮石可生用以清肺化痰;煅用以软坚散结为主。

平肝安神用磁石

磁石又名慈石、玄石、处石,为氧化物类矿物磁铁矿的矿石,性平,味辛咸,无*,具有平肝潜阳、安神镇惊、聪耳明目、纳气平喘的功效,用于治疗眩晕、目花、耳聋、耳鸣、惊悸、失眠、肾虚喘逆等症。

《药性切用》载:磁石“引肺金之气入肾而补肾益精,镇坠虚热;为阴虚火炎镇坠之专药。”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磁石可使血液中血红蛋白增加,血液凝固时间延长及血浆纤维蛋白分解活性增加;经炮制后镇静及抗惊厥作用明显增强。磁石可煎汤内服,常用量为10~30克,打碎先煎;或入丸剂,还可外用,取适量研成细末,敷于患处。

临床应用于肝肾不足,虚阳上亢之头晕目眩,常与白芍、生地、天麻等同用,以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治肾虚内障,视物模糊,常与朱砂、神曲为丸服;治温热病后,肾虚精亏而耳聋耳鸣,可与熟地*、山萸肉、石菖蒲、五味子配伍;用于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常与朱砂、茯神、酸枣仁、远志等同用;治肾不纳气、上气喘逆,常配熟地、胡桃肉、五味子等同用。

清热泻火的石膏

石膏又名白虎、细理石,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要成分为水硫酸钙,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即可入药。其性大寒,味甘、辛,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治疗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等症。

《名医别录》载:石膏“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结气,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

注意: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

软坚泻下用芒硝

芒硝,学名硫酸钠,又名皮硝,是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性寒,味苦,无*,具有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实热便秘、大便燥结、积滞腹痛、肠痈肿痛等症,外用可治乳痈、痔疮肿痛等。

《名医别录》载:芒硝治“胃中食饮热结,破留血闭绝,停痰痞满,推陈致新。”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芒硝含的硫酸钠内服后不易被肠粘膜吸收,可促进肠蠕动,起到泻下作用;对阑尾及脾脏的网状内皮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可减轻阑尾炎症及调动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用其外敷治疗感染性创伤,可以加快淋巴生成,有消肿和止痛的作用;有利尿作用,可治疗无尿症和尿*症。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的西瓜霜,就是将芒硝填入西瓜内,刮取析出的白霜而成。

镇心安神紫石英

紫石英又名萤石、氟石,为卤化物类矿物萤石原矿石,全年均可采挖,挑选紫色者入药。捣成小块,生用或煅用,多醋淬入丸散。其性温,味甘,无*,具有镇心安神、降逆气、暖子宫的功效,用于治疗心悸、怔忡、惊痫、肺寒咳逆上气、女子宫寒不孕等症。

《神农本草经》载:紫石英主治“心腹咳逆邪气,补不足,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

《名医别录》亦载其:“疗上气心腹痛,寒热邪气结气,补心气不足,定惊悸,安*魄。填下焦,止消渴,除胃中久寒。散痈肿,令人悦泽。”

现代药理药理研究表明,紫石英有兴奋中枢神经,促进卵巢分泌的作用。紫石英与茯苓、人参、芍药配伍,可疗心中结气;与天雄、菖蒲共用,可治疗霍乱。

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妇人因阴虚火旺不能摄受精气而绝孕者忌用(《本草经疏》);本品含有氧化钙,服用过多,对牙齿、骨骼、神经系统、肾、心及甲状腺有一定的损害,故不宜多服、久服。

散血止痛自然铜

自然铜是铁元素在自然界天然生成的各种片状、板状、块状的矿石。没有氧化过的自然铜表面为红色,具有金属光泽。但因为氧化的原因,通常会呈棕黑色或绿色,密度大,延展性强,常与孔雀石、蓝铜矿伴生。

《本草纲目》载:“其色青*如铜,不从矿炼,故号自然铜。”性平,味辛,无*,具有散血止痛,安心定惊、破积排脓的功效,用于治疗折伤、惊悸、产后血邪等症。

《本草经疏》载:“自然铜乃入血行血,续筋接骨之药也。凡折伤则血瘀而作痛,辛能散瘀滞之血,破积聚之气,则痛止而伤自和也。”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用自然铜可促进骨折愈合,不溶性胶原量、拉伸应力和弯曲应力有所增加,尚可促进骨髓自身及其周围血液中网状细胞和血色素增生;自然铜对多种病原性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自然铜分生品和煅制品。生品其质坚硬,不便粉碎和煎出,很少生用;多煅淬入药,又分为煅自然铜、醋自然铜等。

《本草衍义补遗》曰:“自然铜非煅不可用,若新出火者,其火*、金*相扇,挟热*香药,虽有接骨之功,燥散之祸,甚于刀剑,戒之。”临床用自然铜改进病区水质,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取得较好的效果。

收敛防腐密陀僧

密陀僧又名铅*、没多僧,金炉底,是铅的氧化物矿物,它呈红色,属四方晶系,很重也很软,有油脂光泽。

据有关文献记载,密陀僧是在唐代从波斯传入的,到了宋代,《图经本草》记载了中国自制密陀僧的详细工艺。密佗僧以往取自方铅矿提炼银、铅时沉积于炉底的副产品。即将铅熔融,用铁棍在溶铅中旋转几次,部分溶铅粘附在铁棍上,然后取出浸入冷水中,冷却后变成氧化铅固体(即密陀僧),甘草水煮后研为细粉即可药用。其性平,味咸、辛,有*,具有收敛防腐、消肿杀虫、坠痰镇惊的功效,用于治疗痔疮、肿*、溃疡、湿疹、狐臭、创伤、久痢、惊痫等症。

《本草纲目》载:密陀僧“疗反胃,消渴,疟疾,下痢。止血,杀虫,消积。治诸疮,消肿*,除狐臭。”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密佗僧对多种毛癣菌及铁锈色小芽孢菌呈抑制作用,能与蛋白质结合而成蛋白铅,有收敛局部粘膜血管,而庇护溃疡面和减少粘液分泌的作用。

密陀僧有*,多外用研末撒布或调敷于患处,也可少量入丸剂、散剂服用,但应慎用,用量为0.3—0.9克。

注意:内服要在医生指导下慎服;体虚者忌服。

安神定惊的朱砂

朱砂又称丹砂、辰砂,是硫化汞的天然矿石,采挖后,选取纯净者,用磁铁吸净含铁的杂质,再用水淘去杂石和泥沙,研成细粉,或用水飞法制成极细的粉末即可入药,分为“朱宝砂”、“镜面砂”、“豆瓣砂”等几个品种。

其性微寒,味甘,有*,具有清心镇惊、安神解*的功效,用于治疗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癫痫发狂、小儿惊风、视物昏花、口疮、喉痹、疮疡肿*等症。

《名医别录》载:朱砂“通血脉,止烦满、消渴,益精神,悦泽人面,除中恶腹痛,*气疥痿诸疮。”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朱砂能降低大脑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有镇静安眠、抗惊厥作用;外用对皮肤细菌和寄生虫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临床用于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每与*连、莲子心等合用,以增强清心安神作用;

若心血虚者,可与当归、生地*等配伍,如朱砂安神丸;

阴血虚者,又常与酸枣仁、柏子仁、当归等养心安神药配伍;

惊恐或心气虚心神不宁者,将该品纳入猪心中炖服即可;

用于惊风、癫痫,常与牛*、麝香等开窍、息风药物同用,如安宫牛*丸;

治小儿急惊风,多与牛*、全蝎、钩藤等配伍,如牛*散;

用治癫痫卒昏抽搐,每与磁石同用,如磁朱丸;

用于疮疡肿*,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多与雄*、大戟、山慈菇等配伍,如紫金锭;

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多与冰片、硼砂等配伍,如冰硼散。

注意: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当人体中汞的蓄积量达到毫克时,即可中*,故不可久服或超量服用。服用含朱砂的汤剂或中成药时,一般不宜超过七天。同时还应注意,朱砂在汤剂中多为用煎好的药液冲服,不宜与群药同煎。

燥湿解*用雄*

雄*又名石*、鸡冠石,为硫化物类矿物雄*的矿石。全年可采,雄*在矿中质软如泥,见空气即变坚硬,可用竹刀取其熟透部分,除去杂质泥土,精选后碾细即可药用。

其性平,味辛、苦,有*,具有燥湿、祛风、杀虫、解*的功效,用于治疗疥癣、秃疮、痈疽、走马牙疳、缠腰蛇丹、破伤风、蛇虫螫伤、腋臭、臁疮、哮喘、喉痹、惊痫、痔瘘等症。

《神农本草经》载:雄*“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百虫*。”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雄*有抗肿瘤作用;对神经有镇痉、止痛作用;对金*色葡萄球菌、人体结核杆菌、变形杆菌、绿脓球菌及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雄*可外用:研末撒、调敷或烧烟熏;内服多入丸、散,常用量为0.3~1.2克。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热带性嗜伊红细胞增多症、带状疱疹、翼状胬肉、破伤风、流行性腮腺炎等均取得明显效果。

注意: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内服要在医生指导下慎用,不可超剂量或长期服用;阴亏血虚及孕妇忌服。

涩肠止泻禹余粮

禹余粮又名太一余粮、白余粮、禹粮石,为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石,性寒,味甘,无*,入脾、胃、大肠经,主要成分为碱式氧化铁及碱式含水氧化铁,并含多量的磷酸盐及铝、镁、钾、钠等元素,具有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久泻久痢、大便出血、妇人崩漏带下等症。

《本草汇言》载:“禹余粮,养肺金,固大肠之药也。凡属水土不和,清浊混乱诸疾,用之奏效。”

现代药理表明,禹余粮的水煎液能抑制肠蠕动;明显缩短凝血时间的作用。禹余粮入药多经过炮制,可火煅醋淬或用黑豆、*精同煮。

用法为煎汤内服,常用量为9-15克;或入丸、散。亦可外用,研末撒或调敷于患处。

注意:实证及孕妇慎服。

除湿热利小便的石燕

石燕又名石燕子、燕子石,为石燕子科动物中华弓石燕及近缘动物的化石,采得后洗净泥土,生品敲碎即可入药。

炮制时可水飞入药称为水飞石燕,或在火上煅烧红透,取出放凉称为煅石燕。其性凉,味甘咸,无*,入肾、肝经,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尚含少量磷酸及二氧化硅,具有除湿热、利小便、退目翳的功效,用于治疗淋病、小便不通、带下、尿血、肠风痔漏、眼目障翳等症。

《玉楸药解》载:石燕“利水通经,止带,催生。治淋沥热涩,尿血便秘,消渴,带下,痔漏。”石燕入药多煎汤内服,常用量为3-9克,或磨汁;亦可外用,用水磨取汁点眼。

注意:体虚、无湿热及孕妇忌服。

清肝明目用石蟹

石蟹又名蟹化石、大石蟹、灵石蟹、石螃蟹,为古生代节肢动物弓蟹科石蟹及其近缘动物的化石,挖出后,去尽表面附着泥土,洗净,干燥,捣碎或碾成粉末即可入药;取净石蟹置适宜的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称为煅石蟹;净石蟹煅至红透后趁热投入米醋中淬酥,取出晾干,捣碎或碾成粉末,称为醋淬石蟹。

其性寒,味咸,无*,入肝、胆经。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还含锰、铝、钛等20余种微量元素,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去翳明目的功效,用于治疗湿热淋浊、带下、喉痹、痈肿、漆疮、青盲、目赤、翳膜遮睛等症。

《开宝本草》载:石蟹治“青盲目淫,肤翳疔翳,漆疮。”

《日华子本草》亦载其:“解一切药*,催生落胎,疗血运,消痈,治天行热疾。”

石蟹可用水磨汁内服,常用量为6-9克;或入丸、散;亦可取适量,研细点眼;或以醋磨涂外用。

注意:孕妇忌服,体虚无热者慎用。

平肝镇惊铁落花

铁落花又名生铁落、铁液、铁屑、铁花、针砂,为铁矿石炼成生铁,再煅至红赤,外层氧化后被锤落的铁屑,去其煤土杂质,洗净,晒干即可。药材呈不规则薄片状,表面黑棕色或灰棕色,有时可见小孔,不透明,体重,质硬脆,入药多火煅后用醋淬,闻之有微微的醋酸气味。

其性凉,味辛,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或磁性氧化铁,入心、肝经,具有平肝镇惊的功效,用于治疗癫狂、热病谵妄、心悸、易惊善怒、疮疡肿*等症。

《日华子本草》载:铁落花“治惊邪癫痫,小儿客忤,消食及冷气,并煎汁服之。治心惊邪,一切*蛇虫及蚕漆咬疮,肠风痔漏脱肛,时疾热狂。”

《现代实用中药》亦载其:“镇静,补血,用于神经性心脏病,心悸亢进,睡眠不宁,及狂妄惊痫而呈面红目赤者。”

铁落花可水煎内服,一日常用量9-15克;亦可外用研末调敷。

安神镇惊的珊瑚

中药珊瑚最早载于《唐本草》,为矶花科动物桃色珊瑚等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胳,表面红色,莹润,中轴白色,质坚硬,很美观,主要分布在台湾及南部沿海,《本草纲目》将其列为石部。

入药的珊瑚完整者如小树,一般均已碎断成短棒状,长2-3厘米,直径3-5毫米,有分枝或小突起,周围有许多小孔,红色。质坚硬如瓷,不易折断,气味均无。以内外皆红、体重、坚脆而粗壮者为佳。

《本草衍义》载:“珊瑚,有一等红油色,有细纵纹,可爱;又一种如铅丹色,无纵纹,为下。入药用红油色者。”珊瑚洗净晾干即可药用,多研成细粉使用。

珊瑚性平,味甘,无*,含有碳酸钙等成分,具有安神镇惊、去翳明目的功效,用于治疗惊痫、目生翳障、吐衄等症。内服多研末,常用量为0.3-0.6克;外用可研为细末点眼。

清热除烦不灰木

不灰木为硅酸盐类矿物角闪石石棉,始载于《本草拾遗》,《本草图经》亦载:“不灰木,或云滑石之根也,出滑石处皆有。”其色白,如腐烂的木材,烧之不燃。其性大寒,无*,入肺、膀胱经。

据测定,主要成分为水化硅酸镁,但常夹杂石灰及氧化亚铁等物质,具有清热、除烦、利尿、清肺止咳的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咽喉肿痛、五心烦热、吐泻烦满、气逆腹胀等症。

《本草纲目》载:“不灰木,性寒,而同诸热药治阴*。刘河间《宣明方》,治阳绝心腹痞痛,金针丸中亦用服之,盖寒热并用,所以调停阴阳也。”

《本草纲目》中援引《庚辛玉册》云:“不灰木形如针,文全若木,烧之无烟。”根据以上文献记载,古籍本草所云不灰木与今之硅酸盐类蛇纹石族矿物蛇纹石石棉一致,且常与滑石共生,与滑石之根的说法相符。

以前文献多认为古本草之不灰木为硅酸盐类矿物角闪石族石棉,据现代考证,角闪石石棉纤维短硬,折后成针刺状,触身后奇痒难忍,不可作外用药,且易溶化,与“不灰”之名难符。

燥湿杀虫用绿矾

绿矾又名青矾、铁矾,为含有结晶水硫酸亚铁的浅绿色晶体。绿矾有天然绿矾和合成两种。天然绿矾主要含硫酸亚铁,因产地不同,常含有量比不同的杂质成分,如铜、钙、镁、铝、锌、锰等。煅烧合成的称为绛矾,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尚可出现含水不同的硫酸铁组成。

宋金元名医苏颂曰∶“绿矾初生皆石也,煎炼乃成。其形似朴硝而绿色,取置铁板上,聚炭烧之,矾沸流出,色赤如金汁者,是真也。沸定时,汁尽,则色如*丹。又有皂荚矾,或云即绿矾也。”

其性凉,味酸,无*,入肺、肝、脾、大肠经,具有燥湿杀虫、补血消积、解*敛疮的功效,用于治疗血虚萎*、疳积、腹胀痞满、肠风便血、疮疡溃烂、喉痹口疮、烂弦风眼、疥癣瘙痒等症。

《本草纲目》载:绿矾“消积滞,燥脾湿,化痰涎,除胀满*肿疟利,风眼口齿诸病。”“绿矾酸涌涩收,燥湿解*化涎之功与白矾同,而力差缓。”

绿矾多煅烧、醋制等炮制后药用,但不入汤剂,内服多入丸、散,常用量为0.2-0.6克;外用多研末撒或调敷,或为2%水溶液涂洗。

注意:绿矾入药不可多服,以免引起呕吐腹痛,胃弱者慎服;服药期间禁饮茶水。

解*消肿用硼砂

硼砂又名月石、盆砂,《本草纲目》称为蓬砂,是硼酸盐类矿物中分布最广的一种,为盐湖的化学沉积产物,多见于干涸的含硼盐湖中。矿砂挖出后,溶于沸水中,滤去杂质,滤液放冷后析出结晶,取出干燥即成。

硼砂性凉,味甘、咸,入肺、胃经,主要成分为四硼酸钠,外用有清热解*、消肿、防腐的功效,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口腔炎,齿龈炎,中耳炎,目赤肿痛,汗斑等症;内服能清肺化痰,用于痰热咳嗽,噎隔,但一般不作内服,只入丸、散。

《本草纲目》载:硼砂“治上焦痰热,生津液,去口气,消障翳,除噎膈反胃,积块结瘀肉,阴溃,骨硬恶疮及口齿诸病。”

《本草衍义》亦载其:“含化咽津,治喉中肿痛,膈上痰热。”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硼砂有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及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有抗惊厥及抗癫痫作用;有防腐及保护皮肤黏膜的作用。

临床可以用本品冲洗溃疡、脓肿,特别是黏膜发炎,如结膜炎、胃炎等,因其为碱性,可使黏膜去垢。临床上,硼砂可用于皮肤黏膜的消*防腐、氟骨症、足癣、牙髓炎、霉菌性阴道炎、宫颈糜烂、褥疮、痤疮、外耳道湿疹、疱疹病*性皮肤病、癫痫的治疗,还可用于肿瘤的治疗。

温肾安神白石英

白石英为氧化物类矿物石英的矿石,为不规则的块状,多具棱角,大小不一,全体呈白色或乳白色,表面不平坦而光滑,透明至不透明,质坚硬而重,无气味。全年皆可采掘,掘出后,以色白、明洁、有光泽、无杂色、杂质者为佳,可生用或煅用。上海及北京地区所用的白石英为水晶。水晶与白石英为同一矿物,即石英无色透明的结晶体。

白石英性温,味甘,无*,入肺、肾、心经。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尚含有不同的杂质,具有温肺肾、安心神、利小便的功效,用于治疗肺寒咳喘、阳痿、消渴、心神不安、惊悸健忘、小便不利、*疸、风寒湿痹等症。

《神农本草经》载:白石英“主消渴,阴痿不足,咳逆,胸膈间久寒,益气,除风湿痹。”《药性论》亦载其:“能治肺痈吐脓,治嗽逆上气,疸*。”

临床应用,可温肺下气,常用于肺寒咳喘,肺痿等症;能温肾壮阳,常用于阳痿、消渴等症;能利水消肿,通调水道,常用于*疸、小便不利、浮肿等症;能散寒通痹,用于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能涩肠止泻,可用于久痢,症见久痢不愈,便脓血,色暗不鲜,小便不利,腹痛喜按喜温等。

燥湿止血的石灰

石灰又名垩灰、白灰、锻石,为石灰岩在适当温度下煅烧,排除分解出的二氧化碳后,所得的以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产品,即为石灰,又称生石灰,经风化而成熟石灰,又称消石灰。

其性温,味辛,有*,入肝、脾经,具有燥湿、杀虫、止血、定痛、蚀恶肉的功效,内服止泻痢、崩带;大部分外用,治疗疥癣、湿疮、创伤出血、汤火烫伤、痔疮、脱肛、赘疣等症。

《神农本草经》载:石灰“主疽疡疥瘙,热气恶疮,癞疾死肌堕眉,杀痔虫,去黑子息肉。”

《日华子本草》亦载其:“生肌长肉,止血,并主白癜、疬疡、瘢疵等,疗冷气,痔瘘疽疮,瘿瘤疣子。又治产后阴不能合,浓煎汁熏洗。治酒*,暖水脏。”

祛风痰疗喉痹的胆矾

胆矾《本草纲目》称为石胆,又名黑石、蓝矾、铜勒,为硫酸盐类矿物胆矾的晶体,常产于铜矿的次生氧化带中,可于铜矿中挖得,选择蓝色透明的结晶即得。

《唐本草》载:“此物出铜处有,形似曾青,兼绿相间,味极酸苦,磨铁作铜色,此是真者。”胆矾为不规则的块状结晶体,大小不一,深蓝色或淡蓝色,半透明。

其性寒,味酸、辛,有*,入肝、胆经。据测定,化学成分为硫酸铜,通常是带5分子结晶水的蓝色结晶,具有祛风痰、消积滞、祛腐解*、燥湿杀虫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热痰涎壅塞、喉痹、癫痫;外用治口疮、风眼赤烂、疮疡肿*等症。

《神农本草经》载:胆矾“主明目,目痛,金疮,诸痫痉,女子阴蚀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气。”

《玉楸药解》亦载其:“治脚疽、痔瘘、杨梅、金疮、白癜,一切肿痛,带下、崩中,上气,眼疼弦烂,疯狗咬伤,百虫入耳,腋下狐臭。”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石胆能与蛋白质结合而生成不溶性的蛋白化合物而沉淀,故其浓溶液对局部粘膜具有腐蚀作用,稀溶液则有收敛制泌作用。内服后因能刺激胃壁知觉神经,经反射至延髓呕吐中枢,会引起反射性呕吐。

注意:胆矾多外用,体虚者忌服。如误食了胆矾后,可以喝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饮料,如:鸡蛋清、牛奶豆浆等以解*。

清火解*用食盐

食盐在《本草纲目》中列为石部,又名咸鹾(cuó),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之一,烹饪调味,离不了盐,为海水或盐井、盐池、盐泉中的盐水经煎、晒而成的结晶体,既可食用,又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食盐主要成分为氯化钠,立方晶体是无色透明的,由于杂质的存在易潮解;溶于水或甘油,难溶于乙醇,不溶于盐酸。

中医认为,食盐性寒,味咸,无*,入胃、肾、肺、肝。大小肠经,具有清火凉血、解*软坚、涌吐、杀虫、止痒的功效,用于治疗食停上脘、心腹胀病、脑中痰癖、二便不通、齿龈出血、喉痛牙痛、目翳疮疡、*虫螫伤等症。

《神农本草经》载:“食盐宜脚气,洁齿、坚齿,治一切皮肤诸症。肠胃结热喘逆,胸中病,令人吐。”

不仅上述石头,还有金星石、金刚石、花乳石、凝水石、理石、方解石、……都可入药,这里就一一赘述。原来,这些石头都是治病疗疾的良药啊!

END

本文由我刊征稿发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能代表本刊观点。商业转载请与我刊联系授权事宜。授权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