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菌性咽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考点知识护士资格考试历年高频考点 [复制链接]

1#

.原发性肝癌容易侵犯门静脉分支,癌栓经门静脉系统在肝内转移。肝外血行转移多见于肺,其次为骨、脑等。

.肝区疼痛是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症状。半数以上病人以此为首发症状,多为持续性隐痛、刺痛或胀痛,夜间或劳累后加重。

.肝癌常见并发症有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癌肿破裂出血及继发性感染等。

.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是目前公认的简便且确诊率高的原发性肝癌的定性诊断方法。可用于普查,有助发现无症状的早期病人,如AFP呈持续阳性或定量μg/L,应高度怀疑肝细胞癌。

.B超是目前肝癌定位检查中首选的方法,能发现直径为2~3cm或更小病变。

.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不能手术的可行肝动脉结扎或肝动脉栓塞。

.腹水的护理:指导病人低盐饮食;观察记录每日尿量、尿比重;定期测量腹围及下肢水肿程度;给予清蛋白、血浆以提高胶体渗透压,减少腹水;使用呋塞米排出体内过多液体。

.肝癌病人术后24小时内卧床休息,避免剧烈咳嗽。为防止术后出血,一般不鼓励病人早期活动。

.癌肿破裂出血是原发性肝癌常见的并发症,应告诫病人尽量避免致腹内压骤升动作,以防肿瘤破裂。

.胰腺癌好发于胰头,部,以胰管上皮细胞的导管细胞癌多见。早期即可发生淋巴转移。

.胰头癌疼痛多位于上腹居中或右上腹部疼痛,胰体尾部癌疼痛多在左上腹或左季肋部疼痛。晚期常向背部放射。疼痛常剧烈,夜间较白天明显。

.*疸是胰头癌最主要的症状和体征。*疸一般是进行性加重。多数病人出现*疽已属中晚期。

.胰腺癌术后,胰腺的内分泌功能会受到明显影响,故对胰腺大部切除的病人,需要监测血糖、尿糖和酮体的变化。

.胰腺癌术后腹腔引流管一般留置5~7天,胃肠减压管留至胃肠蠕动恢复,T管留置约2周左右,胰管留置2~3周后拔出。

.胰腺癌术后胰瘘多发生于术后5~7天,是危及生命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表现为腹痛、腹胀、发热和腹腔引流液内淀粉酶增高。

.胰腺癌术后胆瘘多发生于术后5~l0天,表现为发热、腹痛及胆汁性腹膜炎症状,T管引流量突然减少,腹壁伤口流出胆汁样液体。

.胰腺癌术后早期出血多发生在术后l~2天,多由于创面广泛渗血、止血不彻底或凝血机制障碍所致;发生于术后1~2周内的出血可因胰液、胆汁腐蚀及感染所致。表现为呕血、便血、腹痛,以及脉速和血压下降。

.大肠癌转移途径:直接蔓延;淋巴转移;血行转移;种植转移。

.结肠癌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为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的改变,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粪便中带脓血或黏液。

.腹痛也是结肠癌常见的早期症状。疼痛部位常不确切,程度多较轻,为持续性隐痛或仅为腹部不适或腹胀感。

.大肠癌癌肿距齿状线5cm以上者,经腹切除乙状结肠和直肠大部分,保留正常肛门,称经腹直肠癌切除术(即Dixon手术)。

.大肠癌肠道准备包括控制饮食、使用肠道抗菌药物清洁肠道。目的是避免术中污染腹腔,减少切口感染和吻合口瘘。

.大肠癌肠道准备使用药物:术前3天口服新霉素或卡那霉素;口服维生素K;术前2日晚用肥皂水灌肠,术前1日晚清洁灌肠。灌肠时,宜选用粗细合适的橡胶肛管,禁用高压灌肠。

.大肠癌术后肛门排气或结肠人工肛门开放后拔除胃管,进流质饮食,1周后改为半流质,2周左右方可进普食,且食物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少渣饮食为主。

.大肠癌结肠造口于术后2~3日肠蠕动恢复后开放,取左侧卧位,为保护造口周围皮肤,应经常清洗消*造口周围皮肤,并以复方氧化锌软膏涂抹周围皮肤,以免浸渍糜烂。

.大肠癌肠吻合手术病人术后7~10天不可灌肠,以免影响吻合口愈合。

.大肠癌结肠造口病人避免食用产气性食物、有刺激性食物或易引起便秘的食物。鼓励病人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若病人进食后3~4日未排便,可用液状石蜡或肥皂水低压灌肠。

.膀胱镜检查是膀胱癌最重要的检查方法,能直接看到肿瘤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等,并可取活组织检查。

.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血尿为膀胱肿瘤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多数为全程无痛肉眼血尿。

.膀胱灌注化疗通过导尿管将化疗药物注入膀胱内,让化疗药物在膀胱内保留2小时左右。在药物保留期间,应让交替变换卧位,以保证药物与膀胱的各个部位充分接触。保留时间一到,即排净尿液,并大量饮水。

.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常规冲洗1~3天,应密切观察膀胱冲洗引流液的颜色,根据引流液颜色的变化,及时调整冲洗速度,防止血块堵塞尿管。

.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严重威胁妇女的生命。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使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早发现与预后关系密切。

.子宫颈癌好发子宫颈外口的鳞一柱上皮移行带。

.早期宫颈癌病人常无明显症状,偶有接触性出血。是宫颈癌病人出现最早,最典型的症状。

.宫颈癌病人可见血性,有大量脓性米汤样恶臭白带。

.宫颈癌患者晚期可出现严重腰骶部或坐骨神经痛,全身恶病质状态,但无腹水。

.0期(宫颈原位癌)病变限于上皮内,无间质浸润;Ⅱa期宫颈癌无宫旁浸润。

.子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用于宫颈癌普查,是筛查和早期发现宫颈癌的主要方法,也是排除和初诊宫颈癌的方法。

.宫颈活组织取材位置在宫颈外口的鳞一柱上皮交界处3、6、9和12点处。

.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是确定宫颈癌的最可靠方法。

.阴道镜: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Ⅲ级或以上者,在阴道镜下,选择可疑病变部位进行活检,可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宫颈癌的预防措施有:普及防癌知识,积极治疗宫颈炎,提倡晚婚、晚育及少育,一般妇女1~2年复查一次富颈涂片,有接触性者出血者追踪随访。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恶变率低,多见于30~50岁育龄期妇女,20岁以下少见。

.子宫肌瘤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常为多发性。

.肌壁间肌瘤最常见约占60%~70%。

.黏膜下肌瘤向宫腔方向突出,表面由子宫黏膜层覆盖,约占10%~l5%。

.子宫肌瘤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或长期刺激有关,故绝经后肌瘤停止生长,甚至萎缩。

.浆膜下肌瘤最常见的症状为下腹包块。

.黏膜下肌瘤患者会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不规则阴道出血等临床表现。

.子宫肌瘤压迫症状可见尿频,便秘,排尿困难。

.子宫肌瘤导致不孕因子宫肌瘤使宫腔变形。

.子宫肌瘤可阻塞分娩,导致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等,但子宫肌瘤患者不全选择剖宫产,亦可根据情况选择经阴道分娩。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病人就医时多已属晚期,预后差,其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第一位。

.卵巢非赘生性囊肿,以滤泡囊肿和*体囊肿多见,还可见*素囊肿和巧克力囊肿。

.青春期常见囊性畸胎瘤。浆液性囊腺癌是最常见的卵巢癌,易发生恶变,黏液性囊腺瘤可形成巨大囊肿。

.卵巢肿瘤并发症包括蒂扭转,破裂,感染,恶变。

.蒂扭转是卵巢肿瘤最常见并发症,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中等大小,重心偏移的肿瘤,畸胎瘤最易发生。典型症状是突然下腹一侧剧烈疼痛。

.卵巢肿瘤体积大小与是否恶变无关。

.卵巢癌术后长期随访和监测,良性者术后1个月常规复查。

.成熟畸胎瘤又称皮样囊肿,属于卵巢生殖细胞肿瘤。

.绒毛膜癌50%发生于葡萄胎之后,2.5%发生在异位妊娠之后,葡萄胎清宫后1年以上发病者一般考虑为绒毛膜癌,包括绝硅后患者。

.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临床表现不易鉴别,应该先看病史,如人流、宫外孕后则绒癌可能性大,如葡萄胎清宫术后4月(小于6个月)则侵蚀性葡萄胎可能性大。

.滋养细胞肿瘤(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患者血、尿HCG测定病人常于葡萄胎排空后9周以上,血、尿HCG测定持续高水平或一度下降后又升高。

.组织病理学检查见到绒毛结构为侵蚀性葡萄胎,无绒毛结构者为绒毛膜癌。这是二者主要区别。

.阴道转移者应尽量卧床防出血,若发生破溃大出血,填塞止血的纱条须于24~48小时内取出。

.肺转移者半卧位休息,按医嘱给予镇静剂;出现大咯血,立即让病人取头低患侧卧位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葡萄胎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停经后阴遭流血、子宫异常增大(子宫大于停经月份)、卵巢*素化囊肿、呕吐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征象(20周前出现高血压,蛋白尿和水肿)、腹痛(多为阵发性下腹痛)无白带增多现象及胸痛、咯血。

.血尿HCG测定是诊断葡萄胎的最主要依据。

.B超检查是诊断葡萄胎最重要、最可靠的检查方法;见阴道排出水泡状组织也是诊断葡萄胎的可靠方法。

.葡萄胎一经确诊应及时清除宫腔内容物,高危人群可考虑预防性化疗,但化疗不作为常规治疗。恶变者可考虑手术。

.预防性化疗指征有:HCGKU/L、卵巢*素化囊肿直径6cm、子宫体明显大于孕周者、年龄40岁、葡萄胎清除后HCG持续阳性、无条件随访者,不包括部分性葡萄胎患者。

.葡萄胎清官术中扩宫后大号吸管吸引,吸宫后加缩宫素10IU,宫颈管未扩张者不能用缩宫素,以防将水泡挤入血管,导致肺栓塞。

.子宫大于妊娠12周者l次清宫不宜吸净,一般于1周后再次清官,每次刮出物选取靠近宫壁的组织送病理检查。

.葡萄胎病人随访内容包括询问阴道流血、咯血等转移症状,观察血、尿HCG,妇科检查,必要时行X线胸片检查。

.葡萄胎术后随访期间必须严格避孕,首选避孕套。也可选择阴道隔膜,一般不选宫内节育器及避孕药,以免混淆子宫出血的原因。

.急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出血、贫血、白血病细胞浸润。发热是最常见症状。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感染,而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成熟的中性粒细胞。最常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

.急性白血病出血主要原因是血小板减少。颅内出血时会发生头痛、呕吐、双瞳孔大小不对称,甚至昏迷而死亡。

.白血病细胞浸润表现

(1)肝、脾及淋巴结肿大:急淋病人浅表淋巴结肿大明显,无压痛。

(2)骨骼和关节:胸骨下段局部压痛,对白血病的诊断有价值,提示骨髓腔内白血病细胞过度增生。

(3)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常出现在疾病缓解期。表现为头痛、呕吐、颈强直、视物模糊、抽搐、昏迷等。产生原因是多数化疗药物不易通过血脑屏障,隐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细胞不能被有效杀灭,故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自血病。常见于急淋。

.急性白血病是确诊必做检查。多数病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以白血病原始或幼稚细胞为主,占30%以上(为诊断重要依据并有助于与慢性白血病区别),较成熟中间阶段的细胞缺如,正常的粒系、红系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

.急性自血病的化疗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诱导缓解和巩固强化治疗。其中,诱导缓解是指从化疗开始到完全缓解。急性白血病治疗前体内白血病细胞数量约为l09~/L,达到完全缓解时体内白血病细胞数约减少到~/L以下。

.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化疗药可引起不良反应的处理。如恶心呕吐的消化道不适,可服多潘立酮缓解。长春新碱等引起末梢神经炎,可服用维生素B治疗。环磷酰胺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可给予大量水分。由于大量白血病细胞被破坏,血液及尿液中尿酸浓度明显增高,引起尿酸肾病病人表现为少尿、无尿。故要求病人多饮水并碱化尿液,给予别嘌呤醇抑制尿酸合成。

.鞘内注射甲氨蝶呤等化疗药物是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可因化疗药物刺激或脑脊液压力改变导致患者头痛,应让其去枕平卧充分休息,可缓解症状。

甲氨蝶呤可引起口腔黏膜溃疡,局部疼痛时,用0.5%普鲁卡因含漱。

.化疗药有局部刺激作用,为保证长期静脉用药,宜首选大血管缓慢注射,静注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减轻刺激。化疗药现配现用,每次更换注射部位,如药液外渗应立即停止注射,原位抽取3~5ml血液后拔针,局部冷敷(禁热敷)或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化疗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在治疗前后2小时进餐,避免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恶心、呕吐明显时遵医嘱给予止吐药。

.慢性粒细胞白血骨髓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中、晚幼及干状核粒细胞明显增多,慢性期原始粒细胞10%,急变期30%。90%以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白细胞中出现Ph染色体。

.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中位数生存期比白消安治疗者为长,且急变率低,为目前首选化疗药物。

.骨肉瘤发病年龄以10~20岁青少年多见。好发于长管状骨干骺端,股骨远端、胫骨和肱骨近端是常见发病部位。

.骨肉瘤早期症状为疼痛,可发生在肿瘤出现以前,起初为间断性疼痛,渐转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尤以夜间为甚。肺转移发生率较高。

.骨肉瘤X线检查示骨质表现为成骨性、溶骨性或混合性破坏,病变多起于干骺端。因肿瘤生长及骨膜反应可见三角状新骨,称Cod-man三角,或垂直呈放射样排列,称日光射线现象。

.化疗期间定期检查血常规,一般用药后7~10天,即可有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若自细胞降至3×/L、血小板降至80×/L,应停止用药,给予病人支持治疗。

.截肢术后24~48小时应抬高患肢,预防肿胀。下肢截肢者,每3~4小时俯卧20~30min,并将残肢以

枕头支托,压迫向下;仰卧位时,不可抬高患肢,以免造成膝关节的屈曲挛缩。

.约90%以上的颅内肿瘤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通常呈慢性、进行性加重过程,若未得到及时治疗,重者可引起脑疝,轻者可引发视神经萎缩,约80%的病人可发生视力减退。

.体积较大的颅内肿瘤切除术后,24小时内手术区应保持高位,以免突然翻动时发生脑和脑干移位。搬动病人或为病人翻身时,应有人扶持头部使头颈部成一直线,防止头颈部过度扭曲或震动。

.乳腺癌易发因素是雌酮和雌二醇的影响、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初潮过早、月经绝经过晚、不孕、未哺乳、乳房良性疾病恶变、营养过剩、肥胖和高脂饮食等。

.乳腺癌淋巴转移主要为腋窝途径和内乳途径。

.乳腺癌早期临床表现是无痛性乳房肿块,多位于乳房外上象限,病人常无意中发现。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时可出现肿大淋巴结,质硬,无痛,可被推动,随之数目增多并融合固定。

.炎性乳癌多见于妊娠期及哺乳期年轻妇女,乳房红肿、热、硬。犹如急性炎症,无明显肿块。转移早而广,病情进展快,对侧乳房常被累及,预后极差。

.乳头湿疹样乳癌起初乳头刺痒、灼热;以后出现乳头和乳晕皮肤发红、糜烂、潮湿、结痂等慢性湿疹样改变,可见乳头内陷和破损,也可在乳晕深部扪及小肿块。淋巴转移晚,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

·图片来自网络·

只要有值得护士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