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闹书荒?别担心,小圈儿为你带来了一大波书单,满满的都是知识的力量哦!小圈儿相信,在电子书籍普遍的今天,依然需要纸质书的存在。曹雪芹:《红楼梦》
读红楼,第一遍叹其文采,第二遍思其命运,第三遍得其哲思。最后的哲思是什么呢?当然各有体验。我比较信赖顾城对红楼的很多感受。一本红楼,醉了曹雪芹自己,也醉了后世千万人。张爱玲作《红楼梦魇》,周汝昌因此写《定是红楼梦里人》。鲁迅、胡适研究,刘心武、蒋勋解读。红楼是幻境,亦是丰碑。令人惊叹,亦令人羞愧。人世一遭,终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三生三世,此身此心,无名无功。时常读着,皆有韵味。所谓开卷有益。
王小波:《*金时代》
王小波,多少国人爱着、学着,甘做门下走狗。《*金时代》我也总是看了又看。或许是因为我还在二十多岁的年纪,也正处于人生的*金时代。或许因为我也出奇地热爱幻想。小波的文独具特色,拥有诗意的幽默、反叛的智慧。他的杂文也是极好的,鲁迅之后,几乎无人出其右。
加缪:《局外人》
加缪曾把小说分为:故事型、社会型、哲学型。《局外人》应该是属于哲学型的。很短的一篇,惊叹人之生存。震撼的开头: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置身于苦难与阳光之间,永恒的加缪。
杰克·伦敦:《马丁·伊登》
我的西方文学入门书。当时是被故事震撼。某种程度上来说,马丁·伊登和于连有相似性。我最大的感受倒不是如何挤进上流社会,而是人一旦成为自己也不认识的那个人,或者说,一旦内心的幻想有一日终得实现,人生会因此而沦入一种虚空之中。一直支持自己活下去的那个动力突然嘭的一下没有了,人该如何继续前进呢?生而为人,对不起。
三岛由纪夫:《忧国》
三岛由纪夫很短的一篇小说,然而足以理解三岛独特美学。死亡、爱情、*国都在其中。《金阁寺》《潮骚》等也都很好。当你安安静静地读三岛,是能获得震撼的。这种震撼无从说起,也不知去向何处。
夏目漱石:《心》
我常常发呆,那时候会想,我看了些书,明白了些道理,可我在社会上到底能有什么角色,有多大作用呢?《心》或许是一种思想的角度与指引。
马尔克斯:《枯枝败叶》
出版《枯枝败叶》时,马尔克斯二十八岁。那时候他说他的野心就是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作家。而他二十三岁时已经得过两次淋病。他一天抽60支劣质烟。《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他本人最满意的作品。结局两个字真实刺痛:吃屎。我们不应该只是盯着《百年孤独》(当然是他最好最伟大的作品)和《霍乱时期的爱情》看,他的其它小说一样迷人。
木心:《文学回忆录》
木心先生的诗、散文、小说皆有独到处。他的文字极精炼,又极艺术。然而我觉他更迷人的地方在于其高贵气、艺术气。他是真正活在他喜欢的福楼拜的一句话里:艺术广大至极,足以占有一个人。一部文学回忆录,是一部文学上的讲述史,亦是一部痴迷、懂得、归属史。
转载自:浙江大学团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